毕竟是涉及到了天子被军阀挟持,继李克用之后,又有朱温挥军“勤王”这等大事,李天衢也免不了再与一众幕僚展开军议。还是罗隐怒声忿言李茂贞、韩建贼子逆天无道、荡覆王室,趁着皇纲不振,逆臣竟胆敢劫夺国柄、挟持圣驾……激烈的言辞也直把李茂贞、韩建等人与汉末挟持天子、禁锢皇上的董卓、李傕、郭汜之流相提并论了。
到底华州韩建虽然不似李茂贞那般,直接当面羞辱皇帝肆意欺凌,他对李晔面上毕恭毕敬,可是由韩建暗中操控,将所谓的朝廷禁军尽数解散,李晔再无亲军可用,而且还是由韩建以晋汉八王、七国之乱为由,而威逼利诱着皇帝任从,唐廷便有覃王,延王、通王,沂王,彭王,丹王,韶王、陈王、韩王、济王、睦王等十一个皇室宗亲相继被杀……
然而罗隐愤慨说着,忽然又来了句:“所幸又有朱节帅兴兵勤王救驾,也盼他能威逼李茂贞、韩建等贼子就范,迎还圣驾返至长安。想必皇上痛定思痛,也知凤翔、陇右、镇国等几镇逆臣终不可留,前番李克用力谏李茂贞不除,国都永无宁日,方今又有朱节帅挥军而至,也当下诏令征讨李茂贞等犯驾逆臣,肃清临近国都的乱臣贼子,方才能保住朝堂安宁。”
罗隐此言一出,以张居翰为首的一众拥护唐廷派系的幕僚的反应……竟也是深以为然。
……啥?李天衢望向罗隐,心中叹道毕竟他可不知道自己按史载于朱温弑帝篡唐,并血洗宗室皇族及满朝公卿之后,仍然会愤慨激昂的力谏钱镠北上讨伐,还要扶持延续唐廷国祚,甚至也妥协的建议钱镠有言“纵无成功,犹可退保杭越,自为东帝,奈何交臂事贼,为终古之羞乎!”……只不过无论是唐朝还是后梁,吴越钱镠向来采取对中原皇朝称臣的国策,罗隐也只得忿然辞官归隐,以表态自己与国贼朱温当真是势不两立。
而对于张居翰等保皇派幕僚而言,朱温对外称呼的名头,可还是当年由僖宗皇帝所赐封的朱全忠……既然有征讨黄巢、荡灭秦宗权等定难大功,他们虽然揣度朱温时常对盟友捅刀子突下毒手的秉性……那厮固然狡诈阴狠,时常使无赖手段,还通过买通朝中重臣诱使皇上下旨讨伐他的死对头李克用……但起码对于唐廷皇帝,“朱全忠”应该也属于铁杆拥护派的藩镇军阀……
眼下而言的确如此,罗隐、张居翰等人也要等到李晔落到朱温手里之后,才知道他对皇帝的手段……只会比李茂贞、韩建之流更为阴毒。
而环视节堂内一众幕僚的反应,以高郁为例,也有些文臣脸上神情显得“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李振则是面色玩味,脸上露出一抹冷笑;而严可求眉头微蹙,若有所思……现在的李天衢,也是看破不说破,他长叹了一声,随即说道:
“朱全忠挥军西进过潼关,而韩建统掌的镇国军藩镇,虽不及朱全忠势大,但可控带关辅,以皇帝为要挟,又有李茂贞与其互通联合……到底能否接还皇上,犹未可知。
而我军虽然与镇国军治所华州,乃至国都长安相距太远,自然也无法发兵前往,但对外自然也是要声讨李茂贞、韩建等节度挟持圣驾、大逆不道……而朱全忠当真又是否这能救还皇上,呵呵……我等自然还是要密切关注的。”
第268章 你是让我学曹操?还是学董卓?
本来犯阙欺帝的西北铁三角军阀,先是被李克用灭了王行瑜,李茂贞、韩建二人也骇得请罪求和……他们当时干不过河东军李克用,如今自然也打不过宣武军朱温。
面对朱温兴师问罪的征讨大军,韩建麾下幕僚司马邺最先不战而降。朱温转手便派遣司马邺前往华州知会韩建,宣称如果其不肯投降,便立刻要兵戎相见。
而后镇国军上下震恐,韩建深知己方势力不及朱温兵强马壮,明显也是不愿与他拼到鱼死网破。然而韩建有认怂服软,交出皇帝李晔的打算,可李茂贞却不肯就此放弃挟持天子,他便派遣兵马疾驰往华州与韩建谋议。由于可以任意把控的皇帝,眼下倒成了烫手的山芋,韩建遂也应允,任由着李茂贞押赴皇帝李晔、残余宗室、公卿朝臣西奔,往由他掌控的凤翔地界赶去。
朱温到底还是来了,大军抵至地理位置前据华山、后临泾渭、左控潼关,右阻蓝田的华州,长驱直入,兵临治所华县(后世属属陕西省渭南市),又由朱温派遣他攻落感化军濠州之时,所招募颇有口辩之才的典客官马嗣勋入城劝降。韩建到底还是惧怕朱温,也不愿再心存侥幸的据城抵抗,遂单骑与马嗣勋出城,向朱温负罪请降……
挟持皇上、擅杀宗室、窃国柄把持朝臣等诸多大逆不道的罪责,韩建却一股脑的都推了旁人。朱温还真就揣着明白装糊涂的斩杀了镇国军节度副使李巨川,而宽胥安抚当初也有些交情,还曾被李克用在城下指着鼻子臭骂“身为人臣,逼天子,杀大臣,你若有礼,谁才无礼”的韩建,而顺利接管了镇国军的属民、钱粮、兵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