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宽以待人,严于律己

黄锦愕然:“现在去江南?”

“当然不是,现在咋个去?”朱厚熜无奈道,“等此件事了,等李青回来,等太子多少能扛事了之后,如此,只是为了先让群臣适应一下朕常不在宫,以便日后朕不在宫时,群臣会理所当然的认为,朕是在大高玄殿玄修。”

“这样啊……”黄锦恍然,干笑道,“奴婢还以为皇上是要去金陵李家取钱呢。”

“堂堂皇帝去李家要钱,丢不丢人啊?”朱厚熜白眼道,“再说,真要这么做了,岂不是在告诉天下人,朝廷没钱了吗?”

“呃……还是皇上英明。”黄锦忙道,“皇上稍候,奴婢安排一下车驾。”

“不用了,就这点距离,走路吧。”

朱厚熜舒展了下身体,“这些时日整日打坐,活动一下也好。”

“哎,成。”

秋末初冬交替之际,萧瑟已初显,朱厚熜瞧着枯黄落叶,喃喃道:“真不知何时才能否极泰来,这糟糕的恶劣气候何时才能结束……”

黄锦难得也惆怅起来。

他知道自己和皇上都看不到了……

~

皇帝重回皇宫,再次全身心投入国事,政务处理之高效,不仅稳住了群臣惶惶不安的心,也让太子朱载坖大为放松。

只不过,该花的钱一文没少花,该加征的赋税,一文没多加。

皇帝嘴上说内帑有钱,实际上却是分币不掏,还是一个劲儿地让户部掏钱。

户部也很无奈。

这不是皇帝修宫殿、建道观,户部可以打着‘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幌子扯皮,朝廷的支出本就是用之于民,户部怎好冠冕堂皇的拒绝?

节流没办法节流,只能从开源上做文章。

一计不成,又换一计。

既然皇帝爱民如子,不肯加征江南百姓赋税,那不妨苦一苦朱家人。

于是乎,倡导藩王乐捐的提议,摆到了台面上。

若是洪武朝,群臣就是吃了熊心豹子胆,也不敢如此谏策,可时下不同,大明立国近两百年,藩王不知传了多少代,皇帝对藩王宗室早已没了亲情,且两次的小宗入大宗,也在无形中促成皇帝和藩王对立的局面。

当初朱棣成功登上皇位,稳定住局势之后的第一时间,就是完成大侄子没完成的夙愿——削藩。

朱厚熜登上皇位之后,之所以没有再对藩王动刀,是因为自家成祖做的很彻底了,再加上堂兄来了一手‘宗禄永额’,实在找不出合理的理由,再度削弱。

其实,在除嫡子之外,隔代递减式继承的制度下,如今的藩王也就那回事儿。

除了地位高,以及享受特权之外,其家资不比商会成员的大富多多少,尤其是太祖、成祖之后就藩的藩王,大多还没有商会中的大富有钱,更别说与九大巨富相比了。

也就一些个老牌藩王富得流油。

不过,藩王宗室的数量,却是极其可观,除去隔代递减继承制度下,被淘汰成为普通百姓的朱家人,现存的藩王宗室人口也有上万之多。

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辅国中尉、奉国中尉。

一人乐捐一百两银子,就多达百万两,着实是笔可观的收入。

再者,亲王、郡王怎么也不能只捐一百两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