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皇帝的喃喃自语,身侧的李若涟眼中闪过一丝的心疼。

想劝慰几句,可嘴巴张了张之后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皇帝十六七岁登基,在危境之下翻身之上,平党争,清吏治,整兵备,练精锐,而后以雷霆之势覆灭为患数年的建奴之患,收复东西蒙古,然后兵指扶桑,彻底镇压和奴役。

收中南半岛为大明粮仓,开海贸汇聚天下财富……

待叶尔羌和吐鲁番臣服,外喀尔喀七部和卫拉特四部归附,大明打疆域之广是历代之最。

一桩桩一件件,随便一件放在其他帝王身上那都是中兴之壮举,可谁知道皇帝承受了何等的压力。

仅凭这些,皇帝的功绩就是仅次于奠定华夏基业的始皇帝之下。

“陛下,年老一代有袁阁老、孙阁老、韩阁老、英国公、忠贞侯等人,中青一代有洪承畴、马祥麟、孙传庭、卢象升、郑芝龙、堵胤锡等等人,身经百战的武将更是有二十余人。

现在三级学校开始招生了,会有大量人才涌出,只要吏治清明,这些人就能发挥出最大的价值。

您今年才二十五岁,至少还有五十年在位的时间,五十年的时间,咱们大明绝对是站在世界之巅,陛下的‘朕有一个梦想’绝对能实现的。

陛下打下的基业能让后继之君独领风骚数百年,至于之后的事儿,那就不是陛下能管的了的了,儿孙自有儿孙福。”

“哈哈,也是……”

崇祯大笑了两声,将杯中酒一饮而尽,然后闭上眼睛,慢慢的睡了过去。

而此刻的北京城的文渊阁内却异常的热闹,内阁、军机处、六部官员以及福王等几位亲王齐聚。

“袁阁老,听说刚刚有三百里加急送回来,可是陛下有什么安排?”

礼部尚书刘宗周轻声问了一句,众人也都是将目光看向了袁可立。

皇帝已经离京半年了,说实话刚开始他们还有些不习惯,可过了一两个月之后就习惯了现在的办公方式,按照既定计划走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