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泰的想法中,有一个无比严重的逻辑漏洞。
他想把人人都变成生产者。
那消费者呢?
就像一个工厂,生产再多的汽车,没有人买,也是白搭。
“再说了,艺术创作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沈墨侧头看向了一旁的英蓉。
她是现场唯一的作家,应该察觉到一丝问题。
“英蓉老师,您最有资格来回答这个问题。”
英蓉也皱起眉头,严肃地回答。
“是共鸣!”
共鸣?
“文学,之所以是文学,是因为不同的人,都能从书中读到共鸣的情绪。”
“比如现代人,可以从《骆驼祥子》里,看到自己的影子。”
“可以从《阿Q正传》里读到身边人的影子。”
“文学是一场情绪上的共鸣,这种共鸣只有身而为人地去感受人的内心需求和价值。”
“才能创作出来。”
英蓉的话,文泰理解不了。
对于他这种理工男来说,文字就是文字,所谓的小说不就是一堆可以用模板堆砌的故事。
所谓龙傲天下山落难获得奇遇的爽文,不过都是在《基督山伯爵》里边拔下来的故事模型。
AI创作的原理就是如此。
收集数据——整合数据——输出数据。
把故事模型,组合成干百种形象,然后套入模板之中,轻而易举地就能生产出大量的作品。
什么人性“共鸣”?
文泰完全不懂。
“AI不能跟人类一样思考,他没有闻过花香,不知道沐浴在自然里的感受,没有受过冤枉,不知道委屈的理解,只是一味地模仿从别的作品当中扒层皮套在自己的文字上。”
“终究只是......没有灵魂罢了.......”
英蓉失望地摇了摇头。
至少从创作者的角度来讲,是这样的。
无非就是一个高级一点的搜索引擎罢了。
“不,你压根不懂AI的价值!”
“他会变成人的!”
“这只是初级版本!”
文泰显得有些急躁了。
他满心自豪地给大家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却遭受到了这么多的贬低。
他接受不了,也不服气。
“你们等着.......”
“再等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