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而让本来有些灰头土脸的高句丽,也跟着气焰嚣张起来。
如此以来,战争的局势,更加恶化了。
好在大明军,足够的英勇;大明将帅,也足够的能征善战,才能在这艰难中,赢得一场场胜利。
不过,这个梁老头,还是给了自己格外的惊喜。朱祁玉兴奋过后,继续往下阅读。
谁知,在这捷报的功勋名单中,头一个竟不是英勇杀敌的将军校尉们。
而是李泰这个年轻人。
这让朱祁玉抬起头,惊讶地看了那还在兴奋之中的李泰。
他又仔细看了一下捷报,原来梁老帅之所以把这个李泰排在功勋之首,实乃是其献了一个图纸,以及一个计策。
也正是有了这个图纸和计策,梁老头才能这么轻而易举,不费吹灰之力,夺得了两个城池的大捷。
在梁老头的这份捷报中,他也详细讲了李泰所绘的图纸,和计策。
朱祁玉看了之后,也是大为惊叹,想不到这个于谦给自己推荐的一个小小员外郎,都这么厉害。
之前怎么就没发现呢?
“李卿,给朕说说,你是如何绘出那份行军的地图的?你不是一直在朕的身边的吗?”
朱祁玉好奇问道。
在他的记忆里,这个貌不惊人的年轻人,似乎还从未离开过中路军的大营。
可就是这么一个人,却能把远在数百里之外的战局,了解的如此清楚。
实在太神了。
仅仅这一点,就能看出其才能远超不少前线的智谋之士。
如此一来,他也要考他一下。
看他是胡蒙的,还是真有其鬼神之策。若其真是那么厉害,他倒也不会不舍得放出去。
相信于谦之所以提拔李泰到兵部,又推荐他到自己的身边,也无非是想让他能够在御前,得到皇帝的信任。
同时,另外的一层意思,也是能让朱祁玉能够看到这个年轻人的才华。
于谦这样做可以说是煞费苦心。
好在李泰不负他的期望,终于有机会展现了他的军事才能,还令皇帝得以亲眼见证。
恐怕兵部之所以派他来带来捷报,也是得到了于谦的授意。
对于这些,朱祁玉焉能不明白于太保的良苦用心?。
而后,他便询问了李泰关于那一幅图,以及他的计策的由来。
面对他的询问,李泰好整以暇,这个年轻人不可谓不聪明,他擅长展现自己的才能。
当然,这是好事。
因为在大明皇帝的御前,有才能的人实在太多太多。
若是不抓住每次时机,可能机会就会稍-纵即逝。
李泰又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
他同样知道机会来了。
“回陛下,自从在御前效力之后,臣每时每刻不关注着各路军的战争形式。”
“臣虽文臣,却是向往那马革裹尸的军旅生涯。在此激励下,臣每到一地,就会通过各方收集当地的地图,以及敌人的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范围。”
朱祁玉听着这年轻人的侃侃而谈,不觉点了点头。
这才是一个为国分忧,为君效忠的好臣子。朱祁玉最为看重的就是这样臣子的主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