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所检测的数据和上一次区别并不大,依旧是氚元素的速度加快,好几个数据都表明,引力变化的周期变短了。
不过数据并不是完善的,因为检测完全跟不上,不知道引力场强度周期性问题,甚至不能通过数据分析出来。
实验的新发现就很直白了,就是引力场的边缘出现了一层看不见的膜。
这层膜可以阻挡塑料水杯,具有阻挡类的物理特性。
塑料水平还出现了撕裂性的损坏,说明膜本身也存在撕裂物质的特性。
水杯已经送检了。
检测重点就是撕裂位置的物理和化学特性,看看是不是存在化学性甚至是粒子级的反应,不过一般是检测不出来的,毕竟塑料出现了撕裂本身,边缘检测肯定会存在一些问题。
如果边缘出现了特殊的反应,肉眼大概就能看到了。
在实验会议最后,张硕制定了下一步的实验计划,“我们针对这个看不见的膜儿进行研究,设计针对性的实验。”
“大家都可以想一想,怎么去研究其特性。”
这就需要实验设计了。
实验设计相对来说还是简单的,最直接的就是用物体去接触,甚至是用仪器进行测试。
实验环境的影响因素还是很大的,不可能像上一次实验那样去扔东西,一切的检测都要提前设计好。
大家一起讨论起来,纷纷发表意见,“我觉得可以用力学测试仪直接接触,那层屏障不可能完全仅物理性隔绝,我们可以测定它最高强度。”
“如果进行物理性的穿透,就可以对特性非常了解了。”
有人则反对说,“扔过去的塑料会被撕裂,说明不只是一层阻挡物理特性的膜。”
“可能是有一部分塑料进入其中,然后产生了撕裂。”
“换做是仪器,可能发生损坏,甚至可能造成风险。”
又有人说道,“这么一说,撕裂性也要测定。”
“可以继续用塑料制品,能够发现明显的撕裂,金属物体就不会了。”
“我们还可以看一下引力设备,引力设备有一部分就在膜上,会不会已经损坏了?”
还有人提议,“可以试试射线?”
“射线应该不行吧?射线只是单纯的能量,我们没有发现什么阴影,说明光是能够随意穿透的。”
大家说的好多想法都被记录下来。
等会议结束以后,研究人员各自回到办公室,认真思考起实验设计的想法。
实验设计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理论的研究。
郭华、汤海益等人,不负责实验相关的事务,他们更专注于理论问题。
理论研究工作,相对来说是有些尴尬的,因为他们一直都没什么大的成果。
源点论的主体理论都是张硕完成的研究,而他们所做的工作都是联系其他理论,包括量子物理、粒子物理等,来把源点论和其他物理结合在一起。
针对前沿性的实验,他们也希望能有所表现。
这次的实验,结果明显出乎意料。
即便是张硕也表现出了惊讶,换句话说,他没有想到实验会发现一层无形的膜。
新发现代表新的物理,背后必定存在没有研究过的理论。
理论研究办公室。
郭华就对其他人说道,“看样子,张主任也不知道会发生这种情况,里面蕴含着新的理论啊。”
“也许我们能研究一下。”
“可以从基础理论出发,研究混乱力场、引力场的关联,分析出周期性引力场的特性,也许可以推断出实验会发生什么?”
刘明昆高高竖起大拇指,“那就太厉害了!感觉这种事只有张主任能做到。”
“不一定啊,张主任能做到,我们也能做到,都是做理论研究。”
“这次可是同一起点啊!”
郭华说着忽然有了点雄心。
办公室里的其他人也被说动了,俗话说‘三个臭裨将顶得上一个诸葛亮’,同一起点做的研究,他们这么多人,也许能真分析出东西。
到时候,也能让人高看一眼。
……
二楼办公室。
张硕也在思考相关问题,他所做的研究任务是‘氚元素对引力制造技术的影响’,而新的实验发现让任务进度有所增长。
这也就代表,新的实验发现和氚元素的影响有关。
“问题是,场力和元素不存在直接关系。”
“氚元素影响的是媒介材料,或者说,可以把氚元素看做是一种媒介材料,它激发了弱力效果影响到了引力场……”
“那层膜,一定和周期性变化的引力场直接相关。”
“但是,为什么呢?”
他思考了好半天也没有方向,很干脆的选择了氪币。
氪币,一定会有进展。
一次不行就两次,两次不行就三次,实验任务需求科研币600个,氪币消耗比A级任务小的多。
“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