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着锦衣卫和东厂番子此前的调查,眼前的高官早在万历十七年便进士及第,三十余年的官宦生涯中长期在地方上任职,取得了不菲的政绩。
后因在";萨尔浒之战";中与东林党人存在巨大的意见分歧,故此被明升暗降排挤出了权力中枢,就任南京兵部尚书一职。
从这个方面考虑,眼前的高官应该不至于与南京本地的士绅豪商们有太多牵连的才是。
";黄将军,南京军营护持南直隶,节制兵马十万有余,关系实在重大呐..";
在黄得功的催促下,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一边翻阅着手中";圣旨";,一边神色凝重的应付道。
如今天子率领重兵坐镇淮安府,眼前的军将又要召集南京军营将校议事,明摆着是打算兴师问罪了。
但这牵扯到南京六省稳定的南京军营,可不是那些名存实亡的漕军可以相提并论的呐。
更何况,自己手中的这封";圣旨";,并未经过兵部,内阁批复,至多也就是一封代表着天子意志的";中旨";。
通常情况下,似这等未经批复的";中旨";,地方上的封疆大吏们通常都可以视而不见,甚至主动上书驳斥。
一些";争名逐利";的士林官员,还会将";抗旨不尊";视为某些荣耀。
而他虽然不屑于此,但也要考虑到这封旨意对于南京军营的影响,否则极有可能导致那些做贼心虚的将校们引起哗变呐。
";高大人,咱家魏忠贤,奉天子旨意就任南京守备太监,掌护卫南京,兼辖孝陵神宫监之职,应当是有召见南京军营将校的权利吧?";
见眼前的文官面露迟疑之色,面容阴沉的老太监魏忠贤便是适时出声,并暗道多亏了天子有先见之明,将他擢升为南京守备太监,并与黄得功这位天子心腹于半路汇合,共临南京。
否则无论是他,亦或者黄得功只身一人,都不见得能够";逼迫";眼前的文官服软。
";魏公公乃南京守备太监,自是有这个权利..";
因为知晓了黄得功等人的来意,南京兵部尚书高第也不似最初那般锋芒毕露,说起话来也是客气许多。
这南京守备太监一职,本就是朝廷有感于南京守备权柄过甚,故此专门用于掣肘的监察之职。
因为通常都是内官担任,这守备太监的地位甚至还在南京守备之上,自然也有权过问南京军营之事。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