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7章 好多钱啊

但是眼下,这个机会确实不错,稳赚不赔,

就连长安城内很多放子钱的商人都要往银行中存一部分钱。

大汉皇家银行总行门前,

一架架装满了铜钱的牛车、马车密密麻麻的在排队。

银行的小吏来回走动,高声宣读着存款政策。

“五万文到十万文之间,利息是每年一成,不算复利,三年一共获得本金三成的利息,

十万文到五十万文之间,利息是每年一成半,不算复利,三年一共获得本金四成半的利息,

五十万文以上,利息是每年两成,不算复利,三年一共获得本金六成的利息。”

每年两成的利息,放在后世自然是极高的,不可能出现在正规银行的存款利率中,

但是在大汉,两成的利息算是正常的,正常且少见。

子钱商人,也就是高利贷商人,能坚持两成利息的简直就是行业内的大善人,一般都要两成起步,上不封顶。

朝廷虽然有规定,但实际发生的民间借贷利息大多比较高,

汉景帝为了平定七国之乱,都借过十倍利息的高利贷,

三个月时间,借千金还万金,一举造就了关中首富的无盐氏。

窦桑林和陈桥等人都亲自带着人手过来存钱,

开天辟地以来头一次做这种事情,存款凭据必须第一时间拿到自己的手里才让人放心。

傅偃嫌排队无聊,在车马前到处乱转,遇到认识的就聊几句。

“这不是无盐家的家主么,什么时候无盐家连两成的利息都看得上了。”

无盐氏靠着狠宰汉景帝的那笔高利贷,从众多商人中脱颖而出,成为关中有名的大富豪,

更是子钱商人中的扛把子。

平时放出的贷款中,利息基本都是能有多高就要多高,

两成利息对他们来说,实在是拿不出手的水平。

无盐恪与傅偃有过往来,算是熟人,自己也有爵位在身,但是在当朝侯爵面前,他还是很恭敬,

“拜见阳陵侯,两成的利息虽然不高

但朝廷是为了稳定粮价才开放银行存款,无盐家当然不会错过机会,

也算是为关中父老做点好事。”

傅偃心中冷笑,不愧是无盐氏的人,说的比唱的都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