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康拉德:锅从天降

吾父耶和华 千翅万瞳 2309 字 1个月前

这个时机的把控,就需要有所准备。

前期的技术储备可以由教团独自进行,但后续的商品分销,却离不开地中海上的那些商贸城邦。

自然也需要康拉德来作为中间人。

经过这么一年的试验与制作,提尔的活字印刷技术,差不多算是成熟了。

同天朝不同,印刷术在蒙古西征中传入西方后,并没有显著的铺开。

对于雕版印刷技术,无论是中东阿拉伯文明又或者基督教文明,都多少有些水土不服,仅在相对狭小的范围里采用。

直到活字印刷技术被古腾堡采纳并且改进之后,才爆发出难以想象的火花。

这其中的原因,其实也很直白:汉字太多,字母足够少。

因此,盖里斯给教团的建议便在于跳过雕版印刷,直接采用金属活字印刷。

这项技术说复杂,实则也是一点都不简单。

对于教团下属的铁匠们来说,这都花了近一年的功夫,才算是按照盖里斯留下的方案摸索出来一个勉强能用的版本。

螺旋压印机,倒没什么复杂的,就是采用了葡萄酒榨汁的螺旋压机原理,是现成的技术。

可油墨配方,还有活字的制造过程,才是费尽心思。

后世的古腾堡开发了一种适合印刷的油基油墨,主要由植物油、松香和碳黑混合而成。这种油墨比传统的水基墨更黏稠,能均匀地附着在金属活字表面。

盖里斯并不了解这种油墨到底是怎么回事,虽然知道大概的成分,但显然他自己是没空去进行还原的。

而活字方面,更是如此。

15世纪欧洲印刷机,相较于天朝的活字印刷技术,所出现一个革新是在材料学上的。

古腾堡熟悉金属知识,曾经生产过大量的金属镜,也是第一个采用铅、锡和锑的合金制造活字的专业工匠。

这种合金称为活字金属、印刷铅或印刷金属,对于制作耐用的活字块和生产高质量印刷书籍至关重要,证明比东亚使用的胶泥、木制或青铜制活字更适合印刷。

材料学的进步,这就懂的都懂了,在某意义上就是纯纯的看脸抽卡……

事实上,提尔的教团,直到现在,也只是做到了一个相对看得过去的水准,没有真正的复刻古腾堡活字。

虽然也有一些更加简易化生产的方式,但考虑到盖里斯所面对顾客群体,基本上非富即贵,至少也是商人家庭或者骑士。

那么还是不能太糊弄人的,说不准还会反过来影响盖里斯宗的声誉。

在提尔新城区一个工坊中,一名接受过金属技艺培训的帕拉丁,正全神贯注的进行工作。

他的手中是一个钢制的金属冲头,上面的阳刻字母印,比之小拇指指甲盖还要略小一些。

在他一旁,类似的金属冲头,已经准备了许多。

接下来的工作,就是将这些钢制的金属冲头,锤入较软的紫铜条,使之形成类似阴刻的字模铸具。

等到这步工序完成后,将其放入手持模具中,用熔融的字模金属填充模具,铸造出成品字模。

这样的工序,要重复难以计数次,直到这个工坊能够正式开始印刷为止。

而在这间工坊的隔壁,十二使徒中的整整三位,都聚集在这里。

沃特、普尔多克、卡菲……

这些在这个时代尚且声名不显,却注定要名留青史的人,在这个狭小的房间里彼此对视,气氛格外的凝重。

“所以,确定了?”有着打铁经验的沃特,看向普尔多克还有卡菲。

“我们真的要这样印吗?”普尔多克面容颇为纠结。

“这是先知的意思。”卡菲也表达了自己的观点。

摆在他们三人面前的,其实是一份盖里斯留下的手稿,这份手稿也可以说是盖里斯对于各教经书印刷的指导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