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轻声又念了一句:“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一同生死不分离,我们早已立誓言。别时握住你的手,白头到老此生休。】
……
这是一次简单而盛大的婚礼,盖里斯并没有做出什么特别出格的事,甚至于他都未曾宣扬过自己的名号。
对于提尔城的市民们来说,盖里斯的身份,其实并不神秘,仅仅是一位光复失地的英雄罢了。
其出身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无可挑剔。
在对外的正式公布中,盖里斯·德·维勒罗伊,先祖来自法兰西,母亲早亡,父亲牺牲在蒙吉萨战役,自幼养于王宫,可以说是“麻风王”一手带大。
对于这样一位根正苗红的十字军后代,绝大多数提尔的普通人,也只是感叹英雄出少年,并未觉得盖里斯就包打一切。
说到底,还是盖里斯其他自我宣称太敏感,如今又是十字军运动浪潮迭起的时候,略微低调点没坏处。
在那些身份更高的人中,了解的信息便更多些,时常会陷入一种惶恐的怀疑里,害怕他们耳闻的事迹是真的。
至于真正顶层的知情人士,则都一个个要么是摆烂了、一个个能屈能伸了起来。
毕竟,这耶和华次子临凡,天底下哪还有过不去的坎,不跟着躺赢,莫非还打算对着干不成?
就连原先最为积极反对巴利安、伊莎贝拉的伊拉克略,在送了几次之后,明白盖里斯能力时,都当即投效过来。
可以说清扫耶路撒冷政坛这件事,被萨拉丁简化了许多。
现在的耶路撒冷王国,与曾经的耶路撒冷王国,已经是截然不同了。
除去名字外,就没多少是相同的,几乎所有的行政机构,都是由来自外约旦的教团成员为骨干进行构架。
盖里斯是真该对萨拉丁说几句谢谢,感谢对方帮助自己清扫了土地贵族群体。
在贵族脱离了土地的情况下,那么那群贵族,便是连找茬、掀桌的能力都没有。
无论是巴利安、又或者盖里斯,从来都不忌惮那群虫豸,确切点说,把这么一群虫豸放在明面上,不仅不会带来多少麻烦,还能去破坏敌对派系的凝聚力、拖累对方。
其他那些还愿意走上战场,愿意起表率作用,具备军事素养的贵族,则是安排了只拿年金的荣誉贵族身份,算是从渣滓中筛选出还能打的,表明自己继承了耶路撒冷王国。
真正有能力进行大举破坏的雷纳德,则在安条克就已经被处死了。
而现在的反对派领头羊伊拉克略,更是每次开完会后,都要记录一份会议报告,给盖里斯递过去。
王国里哪还有宵小能够造次呢?
盖里斯可谓是真正的无冕之王了。
无冕之王确实是无冕之王,哪怕伊莎贝拉已经是板上钉钉的耶路撒冷女王了,但盖里斯却依旧拒绝戴上那顶世俗王权的冠冕。
甚至于他都未亲自替伊莎贝拉加冕。
留给盖里斯与伊莎贝拉在新婚后温存的时间并不多,仅仅是三天之后,加冕仪式就已经筹备完毕。
相比起婚礼的盛况,加冕不遑多让。
耶路撒冷王国最为神圣的拉丁宗主教伊拉克略,亲自给伊莎贝拉加冕。
毕竟在教会将自己包装成普世教会最高教长前,罗马教皇也不过是五位宗主教之一罢了,耶路撒冷宗主教甚至意味着与罗马教皇在一定程度上等同。
耶路撒冷宗主教区可是在公元5世纪时,便被罗马帝国所确立且承认的五个宗主教区之一,与之相并立的只有罗马宗主教区、安条克宗主教区、亚历山大宗主教区还有君士坦丁堡宗主教区。
因伊斯兰教的崛起,五大宗主教区最后只剩下了罗马宗主教区和君士坦丁宗主教区,还被基督教政权掌控。
随着1054年的分裂,也由此诞生了罗马天主教还有君士坦丁东正教,这两个在历史上影响最为悠久的基督教派。
伊莎贝拉被伊拉克略在额头上涂抹圣油,紧接着再被授予一顶王冠,宣告着她已成为东方最为神圣王国的女王。
至于盖里斯则在一旁旁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