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的一些,由于是从当地提拔的“有力人士”或者说存在私心的,就容易会把事情办糟,这办糟不仅仅是影响了当地的农场的收益,还影响当地百姓对王国的感官。
就兰斯当时在外约旦调研时,就听老约翰吐过不少的牢骚。
在改革期间,不少人私心太重,一干起活就前怕狼后怕虎,以至于当地的情况,居然看不出和当初农奴庄园有什么区别。
有着外约旦积累的那些经验,虽然安条克的情况更为复杂,但兰斯在推广改革期间,反倒是更加大刀阔斧起来。
确实,他没有足够的帕拉丁能作为骨干,去填充到基层。
但安条克由于参与了耶路撒冷反攻战的原因,倒是有着数千接受过长期军事集训的士兵。
在战争结束后,这些人,连带着其中的军官,都成了兰斯手中的可用之材。
安条克没多大,人口其实也没多少,充其量不过二十多万。
接近四千的安条克动员兵,实际上已经达到每十户家庭中便有一人去服役。
这些士兵或许尚且不识字,但在战场上与盖里斯并肩作战,见证过盖里斯一人破城的伟力后。
理所当然的对盖里斯神学,对太平教团,对安条克总督府,心中都填满了崇敬。
人是具备主观能动性的,凭借着自己的意愿,主动去做一件事,和接受他人命令迫不得已干一件事,其做事的效率是截然不同的。
在太平教团的神学教育中,改变腐朽的社会,推动农业的丰产,已经是近乎上天堂的捷径了,因而那些军人,即便是不识字,也能喊喊口号,站出来支持安条克的农业改革。
而且还不止如此,早在十年前,兰斯便从阿尔哈迪学校那边,邀请过老师和学生来到安条克这边建立大学,培养各方面的人才。
当然,因为时代的原因,这所大学并非什么高等教育阶段,而只是一所学校。
按照兰斯的规定,这所大学向所有能够通过入学考试的人提供教育,而即便是一时间不能通过入学考试的学生,其实也能在大学里旁听,只不过无法得到总督府给予的补助。
按照盖里斯做出过的指示,安条克的大学不仅是教育机构,其实更是科研机构。
这与同时代的欧洲大学是截然不同的两码事。
黑暗中世纪这个概念,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是欧洲人在文艺复兴时期乃至于之后,为了自我反思所塑造出来的概念。
当然,并不说中世纪就不落后蒙昧,而只是没很多人想的那么刻板印象。
就比如说,严格来讲如果真的存在黑暗中世纪这个概念,那么其应该在公元十一世纪左右就要开始结束了。
虽然欧洲的识字率依旧无法与中东或者天朝相比,但贵族群体对知识的重视,也已经开始于11世纪后被凸显了出来。
世界上第一所现代意义上的大学博洛尼亚大学便创建于1088年,即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前的十一年。
博洛尼亚大学的诞生本就与盖里斯设计的大学存在天壤之别,首先并不是什么领主、政府、议会设立的这所大学。
博洛尼亚大学的诞生与中世纪城市的独特的法律体系有着奇妙联系,博洛尼亚当时就与旧耶路撒冷王国时期的城市一样,有着非常严苛的法律,甚至于行使着连坐制度。
即如果A与B两人都来自匈牙利,当A犯错的时候,B也会一同受罚,
在这么一种处境下,大量来到博洛尼亚的求学的学生们组建起社团,这些社团出现后,便选择直接聘请当地的学者来对自己进行教学,而当复数的相同性质的社团联合起来之后,却就诞生了最初的大学。
学生组建了社团、社团聘请了教师,而当社团联合起来后,也就有了最初的大学。这样一个教学机构,学生社团所拥有的权力是后世中国所完全无法相比较的。
在与博洛尼亚当地政府协商后,博洛尼亚大学学生们的权力被确立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