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制度的建设

吾父耶和华 千翅万瞳 2278 字 1个月前

学徒在完成长久的锻炼、学习并经过考验后,被认为具备帕拉丁应有的素养后,则被授予“预备帕拉丁”的衔级称号。

“预备帕拉丁”又有相当长的考察期,然后才会转为正式帕拉丁。

正式帕拉丁中的佼佼者,将会成为精英帕拉丁,而后在担负某些领导职务后,或者完成了某些壮举,则成为大师帕拉丁,再然后便是成为先知的冠军勇士。

当然,不论是精英、大师、冠军,其实也都存在一个“准”阶段。

因此从上到下,总计9个头衔。

这是一条光荣之路,总计9个台阶,每向上迈去一步,都意味着向盖里斯更靠近一步。

换句话说,每一位帕拉丁都有自己的位阶,而于格就是一名6阶准大师帕拉丁,是在场所有帕拉丁中位阶最高的。

现如今,这名6阶帕拉丁,每天的工作,除去带领一些部下雇佣周边人,一同修筑城堡外。

还要在实质上,履行支团的责任与义务。

由于已经有过不少成功案例了,因此于格的工作方案,其实也都有迹可循。

教团传教面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政治环境是不一样的。

其中面对穆斯林群体和基督徒群体,也是不一样的。

就连穆斯林群体,也同样要因地制宜。

打比方说,如果对方是阿拉伯人,有着悠久的清真寺传统,那么教团会想着如何收编对方。

在收编不了对方的情况下,则宣布自己才是真信,称对方误入歧途并且引诱对方进行辨经。

虽然如今盖里斯自己不辨,但传教的帕拉丁们,还是要懂得口舌之力。

辨经的目的,不在于辨赢对方,而是要表演给信众看,向信众展现教团的成就,用切实存在的知识打动信众,并且鼓励信众们发起抗税减租运动。

这些实质上的经济利益,将会使得信众们逐渐认知到自己应该倒向哪一方。

而在缺乏成体系清真寺,压根没多少伊斯兰教法学者的时候。

帕拉丁们便是直截了当的宣称自己是伊玛目的部下,是穆圣志向的真正继承人,是要向信众们带来伊斯兰正信的使者。

就和绝大多数的基督徒根本不懂圣经一样,绝大多数的穆斯林,其实也记不太清古兰经的内容。

也因此,帕拉丁们在采用后者传教的时候,也能得到许多人的拥护。

现如今,尤克图部附近,则处于上述两种情况的迭加态。

一方面确实是有一些清真寺,另外一方面则在于又确实因为游牧生活不定居的原因,而缺乏体系。

加上贝伊国,对于先知教团的扶持,近乎没有底线。

于格采取的行动,便更加积极主动,直接双管齐下。

依照着外约旦的经验,将周边的教法学者们集结起来,一方面宣传自己的教义,一方面改善天课的使用,试图收编他们。

……

教团体系中的连队,只是一个组织层次,并不是说就真有百多人。

事实上许多教团中的连队,可能只有十几号人,驻扎在某一处村落或城堡里。

所以如果是单纯依赖于格的帕拉丁部下们,自然是无从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分团。

因此,在出发之前,安条克其实还给这支帕拉丁,真的配了一个民兵连队,作为军事武力,一同协调起来。

而远居在外的民兵们,也总有家书,要寄回国内,倾诉自己的烦恼。

特别是安条克的军事主力,其实都是民兵,他们对于离开自己的家乡,总归是充满了不舍。

在巴格拉斯堡,这处通往安纳托利亚边疆小镇,每周其实都会有一次小集,来自王国的邮递员们,也会乘着集会的机会,将信送往各个村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