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的高压管理是封建王朝不可避免的一种潜规则,例如大明自朱元璋时期就有的定籍制,牢牢的限制地方百姓不能随意离开户籍地。
还有后世历史中满清的三十三两白银的默认规则,都是如此。
历朝历代的管理者都认为只有把百姓牢牢的束缚在土地上,才能使国家安稳。
而朱由检的想法就是打破这个暗中的规则。
“陛下,您书中所说的身份证制度,是不是要替代黄册和户种?”
郭允厚抬头看着皇帝开口询问。
朱由检摇头道:“不,朕所说的身份证制度,是方面民间百姓出行是所用,以天下户籍为主,证书上要为每一个百姓编辑特有的身份数字,外加何方人士,性命,族群,和性别之分,还要在证书上标明其人的外貌特征,让百姓出入外地时可以随时证明自己的身份。”
朱由检这个想法是在福建蒲城时遇到的那个沿街乞讨的汉子得到启发。
自己想释放民间的劳动力,就需要解除百姓自由行走大明国土的限制。
虽然这个时代没有后世的相机和互联网,但是有这种简单的身份证明,也可以降低百姓走出户籍地的难度。
“陛下,如此一来,百姓出入外地,就不需要路引和里甲凭证等证明,这会容易产生逃户,盗贼,和奸细。”
“郭爱卿,要知道朕设立警务部的作用便是为此,再加上地方还有兵备衙门募集的民兵,和守兵衙门,一地之内有三股力量在,收拾盗贼和强盗没问题,至于逃户问题,如果大明朝恢复国力,百姓有地耕种,未来朝廷的财政收入不再单一依靠土的赋税,农户还有逃跑的理由吗?
最后在说奸细,这属于锦衣卫的职责,就是现在出入地方需要路引和里甲证明,民间的奸细也不在少数。”
“这···”郭允厚一时有些语塞。
接下来一个多时辰,君臣众人在说完大明第二个五年计划后,纷纷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