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百二十、浔阳佛塌动地来,惊破洛阳盛世音

卫思行偏头又瞧了下卫继嗣。

发现兄长全程站姿端正,板着张脸,恭恭敬敬的陪祭,像是丝毫不累一样。

虽然偶尔觉得王兄挺装,但是做大事的人都要装,是必备的技能。

卫思行有些羡慕的这位兄长,他对于权力的渴望,或者说,对于目标锲而不舍甚至不择手段的苛刻态度,是卫思行所不及的。

卫思行这些年来,反而有些懈怠,享受起了卫氏的红利与富贵。

这也是此前朱凌虚父子反叛事件发生、卫氏在皇嗣之争落入低谷时,卫思行代表的梁王府与卫继嗣代表的魏王府,在浔阳王府等问题上发生一些观念矛盾的根源。

不过现在,事实证明,这位兄长是对的。

卫思行突然想起,此前浔阳那边的下人传来消息,说浔阳王府的世子似乎有些纠缠自家女儿。

当时卫思行的想法是,暂且不表态,走着看看,若是真到了那最坏的一步,卫氏失败了,也可以顺水推舟,做一桩保命的人情。

可是现在看来,也不需要了。

所以兄长那根白布条送去浔阳城,他没有阻止。

就在卫思行走神之际。

正前方,天枢表面遍布的凤鸟纹浮现出耀目金光,远远看去金灿灿的。

然而金光异象中,重达万钧的天枢,柱身微微颤栗,顿时引得周围守卫的司天监女官们侧目。

这是今日第二次出情况。

场上低头跪拜的众人逐一察觉到这异常。

最高处,龙袍老妇人的身影,背对群臣,微微仰头,似是也在打量天枢。

卫思行立即打起精神,准备应对,不过卫继嗣比他快上一步。

对于颂德天枢和四方大佛了如指掌的卫继嗣,无视台下有些寂静的权贵群臣,朝圣人朗声开口:

“陛下,稍等片刻,是江州浔阳的东林大佛那边,有些不长眼的反贼,在冲撞大佛,看来已经交上手了,这边有些反应很正常,都是些小风小浪,本王已安排妥当,真仙郡主、宋副监正、易将军都在那儿主持大局,陛下可等待捷报。”

场上有人面面相觑,有人脸色淡然。

龙袍老妇人轻轻颔首,场上立即整齐传来一阵恭敬声: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炷香后,祭祀迎来尾声。

龙袍老妇人走下高台,朝紫微宫走去。

率先离场。

夕阳下面,这位八旬老妇人脚步缓慢却沉稳,像是朝臣民们昭示着她的健康龙体。

广场上的所有人,不管是否形色各异,都是同样的低头姿势,盯着各自脚尖,老实等待这道老妇人身影离场。

她没走,无人敢动脚。

卫思行、卫继嗣也跟在女帝卫昭身后。

落日的余晖,即将落下万象神宫西侧那座未央宫的飞檐翘角。

“咯吱……咯吱……”

广场上有轻微声响起。

等候的众人,起初都有些小疑惑。

当一阵巨响,赫然出现在场上后。

权贵群臣皆一脸诧然,吃惊的目光全部投去某处。

轰隆——!!!

只见,西落的一轮红日下方,一根歌颂大周功德的巍峨铜柱缓缓南倾砸地。

天枢轰然倒塌,化为一堆废铁。

全场寂静无声。

卫思行保持回头姿势,神色目瞪口呆。

“怎……怎么可能。”

这位梁王嘴中呢喃,忍不住反复揉搓眼睛,可不管揉几次眼,面前还是令他胆颤心惊、渐生大恐的一幕。

在巨响声响起的第一时间,卫继嗣猛的转身,有些不顾仪态的往前跑了两步,直到看清楚前方天枢破碎的不剩一点的那一幕,他脚步缓下,张大嘴巴,涨红了脸,身子僵在原地。

这时,有一位穿司天监望气士服饰的白发苍苍老人慌张跑来,推开数位弟子搀扶,趴在龙袍老妇人脚边,惊恐悲喊:

“圣人,不好了,望南楼那边观测发现,江州大佛、扬州大佛、并州大佛、益州大佛全部失去联系,疑似同一时刻,整齐被人毁去。”

老人的恐惧嗓音传遍全场。

整个紫微宫广场上鸦雀无声。

少顷,包括五姓七望话事人、京兆八大家家主在内的来自大周各地的朱紫权贵们,目光一一落到了魏王卫继嗣、梁王卫思行的身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