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山河传媒这边,魏晋没有出席,陈志明也去捧了场,算是礼尚往来。
不过很难得的,冯大炮在这次的首映礼上,面对记者关于票房的问题,完全不接招。
“去年的《一九四二》,让观众伤心了。今年的《私人订制》,我的目的很简单:为人民服务,让观众高兴就好,钱不重要”
而面对记者关于紧急删改的话题,冯大炮也罕见的没有开炮,而是委婉的解释:
“其实没有那么多的隐喻,《私人订制》就是一部不靠谱、不着调、不正经的喜剧电影,大家看的时候,笑了就行”
对于冯大炮的这个解释,参与了首映礼的陈志明有不同的看法。
“这可不是冯大炮说的没有隐喻,范韦那一段,哪怕被删改了,映射官场的痕迹也不浅呢。我真想知道,原版到底是什么样儿.”
“正常,王硕的剧本嘛,一贯犀利。”
虽说不太看得惯京圈那帮人,女人都可以共享的做事风格,但魏晋得承认,王硕这人还是有水平的。
不说别的,冯大炮能走到现在,除了他本身的能力和才华之外,王硕这个贵人绝对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包括京圈公认的大飒蜜,徐才人、许情等人,崛起的背后,都有王硕的帮助。
“嗯,这部戏跟当年的《甲方乙方》一个套路,或许口碑不会太好,但在贺岁档的表现,应该不会差。”
陈志明坐下来,预测道:“至少在《杀戮轮回》上映之前,它应该没有竞争对手。”
“嗯,是这样。”
魏晋点头认可了这个判断,因为目前电影市场的格局,基本上已经定下了。
最早上映的《嫌疑人》,目前公映20天,票房已经突破6亿大关,报收6.16亿。
可到了这会儿,潜力基本上也都耗尽了,单日票房已经不足六百万。
尽管距离下映还有十来天,但后续已经掀不起什么浪花,破7亿肯定是没有希望了。
而光纤那部《四大名捕2》,就更惨了。
这才两周不到的时间,单日票房就已经跌破了百万级,已经在1.8亿的门槛徘徊好几天了。
唯一能对《私人定制》造成威胁的《新警察故事2013》,情况也比较特殊。
因为进入工作日的原因,缺少了相关职业的支持,单日票房从六七千万的高位,直接掉到了三千万出头。
目前上映六天时间,总票房刚刚突破三亿大关。
可以预见,这部戏后续能保持这个日收就已经很不错了,很难再突破回高点,毕竟院线的排片是回不来的。
这种情况下,《私人定制》至少有一周时间的收割期。
“对了,老陈,你该不会是特意过来跟我聊这个的吧?”
“哟,你看我这记性.”
陈志明一拍额头,“是这样的,正午阳光那边回话了,侯洪亮后天要到公司来详谈,魏总你看?”
陈志明话里的意思,不难理解,正午阳光既然选择面谈,那就是原则上同意外部投资。
估计来谈的重点,应该是股份和估值,以及后续的合作事宜。
这方面,还真只有魏晋自己来拍板才行,于是点点头:
“行,到时候咱们一起吧,争取把他们拿下。”
隔天,《私人定制》正式公映了。
不得不说,冯大炮十几年来打下的“贺岁档之王”,这个名头确实唬人。
所有的院线方都给予了极大的尊重,以至于电影的首日排片率逼近45%,高达44.65%。
而带来的结果,也是相当的震撼,完全让圈内见识到,什么是“贺岁档”的开辟者。
“时隔数年,冯晓刚导演再次携喜剧回归贺岁档。《私人订制》首日上映,票房大卖,报收7850万!”
媒体的报道,让无数还未上映或者即将上映的电影制片方,如坐针毡,压力倍增。
不过也正如此前陈志明和魏晋聊的那样,电影票房不错,但网上的口碑却不是太好。
这才上映第一天,印象网的上的评分就仅有6.8分,网友的评价也呈现两极分化。
“剧情太碎,节奏松散,就像是网络段子拼凑在一起的,这是在给春晚做预演吧?”
“范韦老师那段确实不错,其余的都是些什么鬼?尤其是越狱那一段,简直拉胯.”
“冯导啊冯导,你这是拍的电影啊?不知道的还以为是广告当中插播一点剧情呢”
“只有一个形容,冯大炮江郎才尽了”
“.”
当然,也有网友表示,电影非常轻松,对于喜剧的要求不要太高,好笑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