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九章 产业革新(大杯)

李萧解释了一下:“非常简单,你们明天直接去县里的壶城糖业,到了那里你们直接问门卫就可以了,到时候有人给你们办。”

“好好。”方大宽将商票仔细放入自己的衣服内衬口袋,然后将这个口袋拉链拉好。

虽然才一斤粗糖才一块钱,但众人都没有坐地起价的想法,因为壶城糖业不仅仅和他们签署了采购合同,还有在附近几个村开了多次座谈会,就是告诉当地村民别幻想以后粗糖价格会提升。

因为国内目前的蔗糖价格是虚高的。

目前国内白糖报价为每吨6200元,而国际白糖报价为每吨3900元,两者价差2300块钱左右。

哪怕是加上运费和关税,进口原糖的价格仍然比国内糖厂低很多。

壶城糖业要和国际市场完成价格接轨,就必须控制好粗糖采购价格,将其控制在每吨2000块钱左右,就是一个比较合理的采购价格。

加上运输、人力、设备、销售和能耗之类的成本,采用新工艺可以节约一点,但是这些成本加起来仍然需要大约每吨白砂糖1000块钱。

这样一来,每吨白砂糖的总成本就是3000块钱左右,如果完全对接国际市场的白糖价格,每吨可以赚900块钱。

而国内之前的白砂糖生产成本,明显是偏高的,因为其原材料采购成本就让整个制糖产业难以进入良性循环。

之前国内每生产一吨白砂糖,需要付出的甘蔗原材料成本,大概在4000块钱左右,加上1000块钱其他成本,直接就将成本给干到了5000块钱。

而且国内糖厂还有一个致命问题那就是季节性生产,没有办法全年开工,这会导致糖厂需要将其他季节的亏损,迭加到榨糖季中,进一步将抬高到每吨5900到6100块钱左右。

另外国内还设置了一个特殊的补贴政策,需要二次结算联动,当食糖销售价格超过每吨6300元时,蔗农可获得联动补价,这又进一步增加糖厂的运行成本。

前后夹击下,国内制糖产业能够盈利才怪。

海陆丰公司要改变这个现状,就必须压低粗糖采购价格,才可以盘活整个制糖产业。

很多人或许会以为,两亩木蔗才收六百多块钱,这实在是太少了,但别忘记了,这是每个月的收入。

而且木蔗的糖液产能会逐年递增,到了第四年开始,这些木蔗亩产可以达到每个月450公斤粗糖,那就是每个月亩收入900块钱左右,一年差不多可以达到10800块钱。

以目前正在采收糖液的这个村为例子,这个村的蔗农种植面积普遍在五到十五亩左右,一部分可以达到几十亩,少部分可以达到几百亩。

类似于方大宽种植种植两亩的,反而是比较少见的情况,主要是老头就一个人,他往年也是种两亩,多了管不过来。

而方健强他家就有12亩木蔗林,这一次采收就拿到了近四千块钱。

看到其他人都拿了几千,方大宽赶紧问道:“李队,我想种多几亩,不知道可不可以?”

李萧没有给明确回复:“这个事情你明天去拿钱的时候,可以顺便咨询一下,那边有专门的办公室负责种植配额。”

“宽叔,你想种多一点?你老人家忙得过来吗?”一个年轻人开玩笑道。

方大宽摆摆手:“去去去…老子身体好着呢,就这种林子,如果我年轻一点,一个人可以干十亩。”

其实他也是无奈,无儿无女的他,现在年龄已经六十多了,但是这些年存下来的钱,却才三十多万,他觉得这些钱可能不够自己养老,因此才打算再开多几亩山地种木蔗。

毕竟他这五个多月来,管理这些木蔗林的时候,比他之前种甘蔗容易多了,现在又不需要砍甘蔗和搬运甘蔗,收购队直接过来采收,那些日常管理的工作还是可以坚持下来。

而且如果真的干不动了,大不了将木蔗林租给村里面的其他人,到时候每个月一亩收两三百块钱租金,也不失为一条后路。

这个村的三千多亩木蔗,一共有五组收购工作组完成了采收工作,期间负责运输粗糖的卡车,已经连续跑了好几趟,将537吨粗糖送到了壶城糖业的大新县制糖分厂。

目前整个大新县53万亩甘蔗田中,大概有21万亩改为木蔗,剩下的还在种植传统甘蔗。

不过随着一月份开始,壶城糖业不断采收糖液,很多种植传统甘蔗的蔗农也非常震惊。

方健强刚刚回到家里。

一个少了一个手指的中年人,一下子从他家的沙发弹起来:“大强,今天糖液卖了多少钱?”

刚刚开门的方健强被吓了一跳:“靠!你吓死个人呀!”

“你啥时候胆子那么小了?”

“有话快说,有屁快放。”方健强拿起泡了芒果叶的茶壶,咕嘟咕嘟喝了几口。

中年人苍蝇搓手,一脸猥琐的笑着:“嘿嘿,大强,今天卖了多少钱?给兄弟说一下。”

方健强一脸不耐烦:“你哥也种了木蔗,你不会去问他呀?”

“大强,别提他了,你消遣我是吧?你又不是不知道我和他的关系。”提起他大哥,中年人顿时一脸不高兴。

“呵呵。”放下茶壶,方健强开口说道:“一亩大概三百多块钱,你要种就赶快去县里的壶城糖业登记,不种就拉倒。”

“才三百多块钱?这也太少了吧?”

“我说二豆,你还没有开始种就嫌弃上了?”方健强一脸无语。

方双德则说了自己的疑问:“不是说一亩可以收八九百块钱?”

听到这个问题,方健强顿感无语:“呵呵,你小子读书的时候,上课睡觉也就算了,听过座谈会也听一半,人家说得明明白白,是第四年开始达到每个月八九百块钱,而且还要有合理养护,你如果还是这种态度,我劝你还是别种了。”

“别呀!大强,我真想种,每年砍甘蔗太累了,要不是他们给的收购价格太低,我早就种了。”方双德为自己开脱道。

“还低?你在想屁吃吧?他们给一块钱一斤已经不错了,你用自己脑子想一想,以后咱们整个壶城都种这种木蔗,你知道一年会收多少糖吗?”

“多少?”

“如果达到巅峰期,差不多一年可以生产2000万吨蔗糖。”

“2000万吨是多少?”

“知道咱们国家去年生产多少蔗糖吗?”

“不知道。”方双德一脸懵逼。

“900万吨左右。”

“咕噜…”方双德下意识吞咽着口水。

“现在知道为什么一块钱一斤是公道价了吧?你们以后不种也得种,还种传统甘蔗?你看糖厂愿不愿意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