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听听他们的意见!
“陛下明见!”片刻,杨廷和缓缓说道:“盐课败坏,盐政倒退!各地盐转运司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老臣以为当务之急是朝廷要派要员前去各地盐场训斥,整顿,清理盐场,拖欠盐款找商号追回,恢复到前些年的光景,不能让国库空虚而肥了这些唯利是图的商贾。”
“嗯!首辅言之有理,先帝时,户部曾经有大力整斥过盐政,收效甚好!”杨一清一手捏着下巴上的胡须,一字一句说道。
王琼斜眼瞥了杨廷和一眼,毫不掩饰自己对他厌恶,江南淮盐败坏,其实对以他来说的西北世家等人来说是一件大好事。
大量的低价私盐被人运去了九边之地,变关守将和当地的大世家,还有王府一起控制着私盐的销售和走私,每年能赚不少的银子!只是现在整个九边基本上已经不会有人敢走私大宗货物了。
有门道的都去了宣府,那边有个半开放商榷的张北城,可以光明正大的和蒙古人交易!
杨廷提议派人去整顿盐政,在他看来其实是要打击异己,让盐课重新洗牌,重新分配蛋糕。
这人选就是重中之重!于是向朱厚照拱拱手道:“陛下圣明。可选派一正直不阿之御史去查查,如此败坏朝廷纲纪,定要让两淮、两浙、长卢、山东、福建、河东6个都转运盐使司的大使,副使来京城向陛下禀明。”
其他几人也是连连点头,口中“嗯嗯”。都赞同首辅的意思!
朱厚照咂吧砸吧几下嘴唇,这说了好像跟没有说一样。孝宗朝期间一年三百万引的产能(一引400斤,大引盐,还有孝宗期间出现的200斤一引的小引盐),加上私盐估计提升到了四百五十万到五百万引。
随着晒盐法的慢慢普及,每年的这个产能还会递增!
天下人吃廉价盐指日可待!
现在京城盐价15文一斤上下浮动,全国各地价格有高有低,平均算十文的话,一引盐能卖4两银子。
4百万引一年就有一千六百万的总收入,除掉所有开支,损耗之类的,对半的利润总是有的,这大几百万两银子,就这样被各种各样的理由进了私人腰包。
“朕记得景泰年间,京城一斤盐才四文,五文钱,后面陆续上涨,总不过就是7文八文的样子,正德十年开始就超过了十文,现在居然到了十五文。难怪盐场的盐卖不出去,原来是价格太高,老百姓宁愿清汤寡水,也不愿意多买点盐巴!”
杨廷和见朱厚照话中有话,但是不想多说,盐政牵涉到了运河沿线,整个长江流域,西北九边,还有沿海不知道多少豪门大族。
届时触动的是无数人,他可不想引火烧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