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即便如此,当他看到这么多精美的佛首被从雕像上割了下来,还是忍不住咬牙切齿。

无论佛家再怎么浮夸奢华,靡费了多少人力物力雕刻出的佛像,那也是中国的文化,岂能被强盗掠夺?

佛首之后,就是青铜器。

青铜器更多,足足有上百件。

这些青铜器有大有小,各种造型的器具都有,而且几乎全部都刻有铭文。

判断青铜器价值的高低,最关键的一点就是是否有铭文和铭文的多少。

铭文越多,历史价值越高。其次才是器型大小和精美程度。

要知道,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青铜器都是重器,不到王侯一级,是根本不可能用来陪葬的。

河南安阳殷墟是商代晚期都城遗址,在1928年进行发掘时,曾出土了数量庞大、工艺精湛的青铜器。

然而,在日本侵华期间,殷墟的文物遭到系统性盗掘和掠夺,其中日本军方、学者及古董商扮演了重要角色。

1937年11月安阳沦陷后,日军将殷墟划为军事管制区,禁止中国学者进入,并组织所谓“考古队”进行非法挖掘。

据《安阳县志》记载,日军在1938—1945年间多次盗掘殷墟,劫走青铜鼎、觚、爵等礼器及兵器,其中许多文物被运往日本。

日本京都大学等机构打着学术研究的幌子,派遣学者梅原末治等一批人进入殷墟,以调查的名义勾结日军盗取了大量的文物。

除此之外,他们还通过贿赂当地汉奸,收购盗墓所得。现藏于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商代亚丑方鼎,即为这一时期从殷墟流失出去的。

最为关键的是,这些日本人专门挑有铭文的青铜器下手,其心可诛。

有一个故事,1939年,司母戊鼎在安阳武官村出土,重达832公斤,为现存最大青铜器。

日军闻讯后多次搜寻,村民将其秘密埋藏,方免于劫掠。但同期许多小型青铜器未能幸免。

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殷墟被盗掘青铜器超千件,破坏墓葬数十座,导致大量历史信息永久丢失。

接下来就是甲骨文了。

装甲骨文的箱子和装佛头的差不多大小,每一个箱子都装有十几片甲骨文,一共大约有七八十个箱子。

粗略估计了一下,所有的甲骨文加起来,差不多有一千多片。

这一千多片甲骨文,与已经被运到日本的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