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何止是“宰辅之才”?
简直就是“名臣之资”!
横压一代、粲然当世,彪炳青史、千古流芳的名臣!
房俊做乖巧状,诚惶诚恐:“太宗皇帝谬赞,孩儿愧不敢当!只知忠心报国、造福万民,如此而已。”
房玄龄颔首:“吾辈大丈夫,胸有锦绣、志存高远,正当如此!此份奏疏,为父自不会贪你之功。”
此等国策一扫以往选拔宰辅之弊端,几近于完美无缺,想来不仅陛下会采用,百年之后依旧会成为最重要的政策之一,而提出此等国策之人,必将载入史册。
房俊便笑着给房玄龄沏了一杯茶,微笑道:“你我父子,何须此等虚名装点门面?挥斥方遒、指点江山,百姓在我心中,如此足矣。即便当下儒家对我所制定之海外政策贬斥谩骂、恣意诋毁,那又能如何呢?就算是罪大恶极,那也是‘罪在当代、功在千秋’,百年、千年之后,子孙后世因我今日之所为而受益无穷,便得一时之骂名,何足道哉!”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没有什么能长盛不衰,无论今日之大唐如何强大,终有一日会走向衰败,甚至覆灭。
但今时今日之大唐打下来的这偌大江山,却将会成为无比辉煌的遗产。
“穷则搁置争议,富则自古以来”,这是亘古不变的规则。
即便今日之疆土在未来灰飞烟灭,可等到华夏在某一个周期再度崛起、复兴,便可师出有名。
“名正而言顺”这样一句话,确实比再多的财富都管用……
房玄龄盯着儿子看了好一会儿,赞许道:“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此君子之所为也。二郎权柄赫赫、功勋卓着,却并未只顾自身之享受,而是心念社稷、胸怀苍生,此等境界,便是为父也自叹弗如。”
传统儒家文化,讲究的是“严父慈母”,父亲在儿子面前要时刻严肃、教诲,以此保持威严,所以即便儿子做得很好,却也要多多勉励、劝解,轻易不能予以夸赞,以免因宠生骄。
房玄龄是最传统的君子,对于儒家文化恪守不悖,但这一刻实在没忍住。
……
房俊走后许久,房玄龄仍旧一个人坐在书房里,一边喝茶,一边翻开自己刚刚写好的奏疏。
越看越是惊艳。
如此简单的道理,那些明君、贤臣们不可能想不到,但历史以来每一项政策之制定、实施,都要与当时的政治环境相妥协,并非真正利国利民的好政策便能得以施行。
秦汉以来,门阀政治统治帝国,连皇帝亦要退避三舍,所有强盛的世家、门阀,都将族内最为出类拔萃的子弟送往皇帝身边,以此达到平步青云、宰执天下之目的。
谁愿意将族中子弟送去州县,按部就班浪费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光,去铺垫一条宰辅之路?
纵然曾经有人提出“不历州县、不拟台省”这句话,也会湮灭在世家门阀的功利之下。
而现在,却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