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演讲(上)

文贼 瞄准南墙 1108 字 20天前

之前大家还感叹古人交通不便,更没有现代化的东西,娱乐生活十分匮乏,现在看来,不愧是老祖宗,连要饭的都得有一门才艺才行。

等大家惊叹过后,李云接着说道:

“曲艺是华夏文化中的一个项目,但,这个项目还是最不重视的项目之一,在这个类别之下,包含了各个地方戏,相声,杂技,戏法,评书,大鼓,马戏等等,每一个小项目都有严格的要求,例如最难的戏曲方面,除了要求演员要有天赋外,还要求能吃苦,少年学习,青年时才有机会登台表演。最后成名的全国不过十余人而已。”

台下,一片倒吸凉气之声。

“而这,还是华夏文化里最不重要的一项,包括我在内,与这些专业的戏曲演员相比,简直是云泥之别。可就算这样,我都在现在的演艺圈里混出了一点名声。要换成华夏文化中的天文历法,军事科学,衣食住行以及意识形态等等方面,那更是五千年来,无人能出其右。外国人更是将文化抢了过去,也没能研究出十分之一。

而就这不到十分之一,在我们华夏的今天,却引起了我们华夏人民的崇拜与羡慕,一部单纯的电影,剧情垃圾全靠特效,轻轻松松从华夏捞走了数十亿的票房。

一首听不明白的垃圾歌曲硬生生地让我们给捧成了传世经典。那有人会想,人家的词曲确实超出我们好多啊?

可大家想过没有,他们的歌词之所以让我们觉得优美,是因为经过我们华夏语翻译过的结果。而我们的华夏语,是他们那种简单的语言无法表述和翻译的,尤其是华夏语的意境。

我之前写过一首诗,叫做‘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我们在坐的一定有相当精通外语的老师和同学,让你们来翻译,当然也能把意思表明,但这里的意境请问该如何让外国人感受得到?”

李云又向台下抛出了一个提问,这一次,精通外语的学生和老师们一个个皱起了眉头,努力用自己掌握的词汇尝试翻译。结果,最多也就只能表达出意思,想要把意境也翻译出来根本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