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8章 助学贷款

花若盛开 故人心上 1122 字 16小时前

加上花蕾在村民们心目中的印象,那是绝对不会食言的人。每天砍一捆柴禾,给花蕾送去,肯定是没有问题的。

所以,一下子,报名的人又太多了。有几个村,甚至于把所有的适龄孩子都送了过来。傅司业想着,要不全收了?

于是,过来和花蕾商议,要不镇北侯府就全部助学贷款吧!可是,原本很大方的花蕾却拒绝了。

她和傅司业说的是,虽然镇北侯府有能力出借这笔银子,也不担心村民们赖账。但是,还是要考虑到学堂的实际情况的。

学堂设置高门槛,肯定不行,但是,如果学堂没有门槛了,谁都可以进了,其实也是不合适的。

如果一个村收十个,一个漠北县就是一百个孩子,加上报名的富家子弟,再加上国子监原来的学子,夫子,到时,还需要一些后勤辅助人员,就可能要超二百人了。

现在傅司业手里没有一文钱,要想一下子把二百多人安置好,运转起来,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更别说一个村招二十个学生了,就教舍和夫子都不够啊。

而且,后续的问题还多着呢,前面花蕾提出的,让世家大族和镇上的富绅,自愿支援学堂的修缮费和课桌椅的建议,相应者寥寥。

最后,镇上的许富绅支援了学堂的修缮费。镇北侯府,平阳侯府,还有陈少夫人和她表姐两个,也以她们婆家的名义,一起支援了课桌椅的费用,以及购买了一批教学用书,笔墨纸砚,还有其他的七七八八的费用。

至于孩子们自己用的笔墨纸砚,还有学堂的厨房,国子监夫子和学子们的伙食,都还没解决呢。

朝廷的拨款还不知道什么时候下来,镇北侯府帮学子交进去的这点银子,最多只能支撑学堂三个月的运转。

如果学子太多,学堂里也没有那么多的事情可以做啊。其实只相当于收了每人一两的束修啊。

傅司业考虑了几天,又看了看挤出来的几间教舍,还是采纳了花蕾的意见。第一年,还是按照每个村十名的数量,考核招生。等明年,再看情况,如果条件允许,再做调整,多招几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