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后对回援的清军各部,实施围点打援战术,彻底打乱清军在北直隶周边的战略部署,尽可能多的杀伤清军有生力量。
乞活军由于是冷热武器混装,战斗力与清军相比较,明显处于劣势,不具备攻城掠地的作战能力。
马超在与智囊团反复研讨后,计划在北直隶河间府境内,利用马颊河、隔津河、浮河、卫河、洚河、滹沱河构建防线,挡住深入山东的清军回援。
从军事角度来看,河间府地理位置得天独厚,它是大运河南北漕运的必经之路,正好处于水陆交通的要冲位置,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与山区多险关隘口的复杂地形不同,河间府内地势低平,河流淀洼众多,其中的军事要地,大多集中在桥梁津渡与河流汇合处的岸台。
这些特殊的地理条件,让马超和他的智囊们都一致认定,与山东交界的河间府,是阻击清军主力回援北直隶的绝佳战场。
然而战争中的变数太多,拥有海上优势的倭寇军队,是否会用海船运送士兵登陆天津海港,帮助清军救援北直隶,这还是一个巨大的未知数。
但马超对此也早有准备,他将马强留在南京城中冒充自己,放弃镇江府境内的人民军和皇家陆军主力,其目的就是想引诱更多的倭寇军队西进。
对于清军冲破乞活军的阻挡,又或者是倭寇施于援手的结果,马超都将会坦然接受。
因为他这次的战略意图,本就是要重创清军,迫使倭寇四处分派兵力,为高杰所部开辟第二战场,创造出有利条件。
乞活军大营设置在河南卫辉府,此时赵大龙和杨致远两人,已经在这里秘密集结了五万战兵,一万建设兵团辅兵,还有六万民团青壮。
这些部队虽然军事素养比不上人民军,但也满怀着保家卫国的热情,期盼着在战斗中建功立业,改变自己与家人苦楚的命运。
当马超再次见到赵大龙时,他的心中却猛然一震,不禁涌起一股悲伤。
曾经那个意气风发、威风凛凛的赵大龙,如今头发已经花白,身形也不再像从前那般健硕挺拔,给人一种英雄暮年的沧桑之感。
回想起前段时间,自己把心思都放在了女人,还有对倭寇的战略推演上,竟然没有感觉到赵大龙的快速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