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6章 赛前

KualaRompin,简称云冰,位于马来西亚西马半岛东海岸,彭亨州境内,也有“瓜拉弄宾”“夸拉珑宾”等多种译法。每年的7月到10月,随着洋流的变化,成千上万的大群旗鱼,自太平洋洄游到达云冰沿海,也许是这里丰富的饵鱼资源,使得旗鱼们在这片海域驻留盘桓,也为钓鱼人提供了难得的与旗鱼亲密接触的良机。每年的这个时候,世界各国的钓手们纷至沓来,络绎不绝,只为他们心中的旗鱼梦想。

云冰不是一个城市,其规模差不多可以算作一个小镇或是一个渔港,站在云冰海岸线东望,就是一望无际的南中国海。

赛事的主要对象鱼是旗鱼,那么这个世界的鱼种常见的尖嘴儿却是三种!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这三种鱼不是很好分辨,那么该如何分辨常见的三类尖嘴鱼(Billfish):剑鱼(Swordfish)、旗鱼(Sailfish)和枪鱼(Marlin)呢?

这里提及的“尖嘴鱼”并非隆头鱼科的尖嘴鱼属Gomphosus,而是旗鱼目的鱼类。旗鱼目包括剑鱼科和旗鱼科两支;在鲈形目拆分前它们隶属于鲈形目鲭亚目,构成剑鱼超科。

首先来看剑鱼Xiphias gladius,它是剑鱼科的唯一现存物种,又称剑旗鱼。作为独立的一科,剑鱼有着非常显著的特征。它们没有腹鳍,第一背鳍基部很短,与第二背鳍相隔甚远。剑鱼的吻部是扁平的,仿佛被人踩了一脚。在它们的尾柄上只有一对尾柄侧突,但这对侧突非常夸张地向两边延伸,于是让尾柄也像被踩过一样。

剑鱼是深海的捕食者,它们一般活动在两百米以下的中光层水域,因此活体剑鱼的图片和影像记录都较为稀少。为了适应昏暗寒冷的深海,剑鱼演化出了一对硕大的眼睛用以收集光线,体内还有专门的器官为大脑和眼睛保持温度,这一切使得剑鱼即使在深海也能保持迅捷的反应和极高的游速。

旗鱼和枪鱼都属于旗鱼科Istiophoridae,因此说枪鱼是旗鱼其实也没有问题。这个科的特征是细长的吻突、两对小型的尾柄侧突、长基的背鳍和一对腹鳍。旗鱼科是表层鱼类,因此没有剑鱼那般硬核的适应深水的器官,它们所走的是与剑鱼不同的另一条道路。

旗鱼属Istiophorus 是最狭义的旗鱼,其下包括分布于大西洋的大西洋旗鱼Istiophorus albicans 和分布于印度-太平洋的东方旗鱼(Istiophorus platypterus,又称平鳍旗鱼或雨伞旗鱼)。但也有学者认为这二者应当是同一物种,假如这样,大西洋旗鱼就将成东方旗鱼的次异名。旗鱼是一类小型的旗鱼科鱼类,最大体长仅有1.5 m,与体型较大的各种枪鱼相距甚远。旗鱼最大的特征就是夸张的第一背鳍如船帆一般伸展,可以起到震慑猎物的作用。而在旗鱼冲刺时第一背鳍会陡然收起,以避免阻力对速度的影响。旗鱼也许是这三类鱼中速度最不堪的一类,尽管一度被认为是游速高达130 km/h的世界最快鱼类,但现代的测量却没有得到超过36 km/h的速度,肌肉分析也认为旗鱼的速度应当在56 km/h以下。无论如何,“世界最快”这个名号,旗鱼可能已经无缘了。

不过还有扳回来的可能,那个一百多千米的时速是钓鱼测出来的,吃饭毕竟没有逃命要紧,所以旗鱼要真能那么快实际上也不太意外。

而枪鱼的范围则大得多。这一名号的范围包括立翅旗鱼属(Istiompax,黑枪鱼)、枪鱼属(Makaira,两种蓝枪鱼)以及Kajikia属。实际上所有枪鱼都有着带旗鱼二字的别名。这一类鱼背鳍是镰状的,相对低矮,初看像剑鱼的背鳍,但枪鱼背鳍基部很长。枪鱼属的体型较大,蓝枪鱼的体长可以达到5米,这使得大型枪鱼成为远洋食物链的顶端(蓝枪鱼吃过旗鱼)。枪鱼属和立翅旗鱼属是远洋高速公路上最快的鱼类之一,黑枪鱼Istiompax indica的游速可以达到令人震撼的105 km/h,而大西洋蓝枪鱼Makaira nigricans的速度也能超过80 km/h,远远超过同科的旗鱼属。

旗鱼科实际上还有一类知名度较低的鱼——四鳍旗鱼属Tetrapturus,英文名为spearfish。这类旗鱼没有很长的吻部,分布范围也较为狭窄,可能也没有很高的游速,是旗鱼目下最没有存在感的类群。

云冰最主要的鱼种是旗鱼,同时也有常见的石斑科鱼类,马鲛,海雷,GT,海罗非,海狼,鬼头刀等。

每年的7月到10月,随着洋流的变化,成千上万的大群旗鱼,自太平洋洄游到达云冰沿海,也许是这里丰富的饵鱼资源,使得旗鱼们在这片海域驻留盘桓,也为钓鱼人提供了难得的与旗鱼亲密接触的良机。

7月,首先抵达云冰的旗鱼体型会比较大,因为是洄游先锋部队,一般重量在40-50公斤,长度超过3米;

9月至10月,为旗鱼洄游密集高峰期,体重一般为20-40公斤,体型长度则超过2米。毫不夸张的讲,在8-9月,旗鱼密度最大的时段,数以千计的旗鱼游弋海面,时有宽阔的背鳍在钓手船前破浪而出,场面甚是壮观。

下午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