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明朝之前的皇帝们,除了感慨一句武器、兵力的真理外,就是对这上面对黄巢的评价感到有些惊讶:“在黄巢之后,竟然再也没有这样的……军队了吗?”
流动作战,起义军不基本上都是这样吗,可在日后竟然没有一个后来者能够比得上黄巢,乃至更进一步了吗?
这确实让人有些意外了。
不过,仔细想想,倒也不是那么的说不通——黄巢这支起义军,确实是从南到北,从东到西,转战了几乎整个天下,跋涉了一万五千余里,这样长的距离,这样广的涉及范围,确实很难达到,更难以超越。
想要超越他,怎么样也得走得更远,走到更多的地方去。
但且不说后来的这些起义军有没有这样的能力和意志,只说当时的朝廷,会不会给这支起义军这样的机会就不好说。
打天下要天时地利人和,可实际上,即便不是打天下,而是达成这种惊世的成就,同样需要天时地利人和。
【自从黄巢领导起义之后,他就带着整个起义军保持了一种极度的高机动性,从滑州、濮州,也就是河南山东一带南下,经过淮南地区,经过两浙地区,抵达了广东;接着,又经过了广西,湖南,进入江陵(湖北),顺流而下,然后抵达了江西安徽一带。】
【上述这一整个路线,用时仅仅两年。】
【而这个范围,长度达到了万里以上,放在唐朝,包含了唐朝十道中的七道。】
【为了达成这样的行军目标,起义军开辟山道七百里,形成了日后的八闽咽喉仙霞古道;又建造了数千条足以转运士卒的大船。】
【不论是从行军速度,行军意志,还是从技术方面,都足以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