况且,一整天的交手,在不少时候其实也并不是一场战争的全部,双方在分出一些胜负之后,又会各自退回原地、或者一方后退一方占领交战的地区,然后,等待下一场交战,再下一场交战,再再下一场交战……
这种拉锯式交战,往往能够来上个几回,直到一方彻底落败,再无任何余力。
而这种拉锯式交战,就更考验交战双方的韧性了。
有韧性的那一方,即便在最初落败、处于下风,可在接下来的交战中,说不定就会逆风翻盘,占据上风,甚至获得最后的胜利;而没有韧性的那一方,如果落败了那就是落败了。
当然,韧性这种东西,还是要靠中坚力量来维系的。
没有中坚力量,毫无韧性的军队,也不会有拉锯式交战的机会,而是一战定胜负,再无以后。
【外部条件,则是关于黄巢起义所处的唐朝整体的状态——黄巢通过短暂地归降发现,唐朝内部弊病重重,彼此掣肘,互不理会甚至互相忌惮,并且朝堂的反应速度缓慢、内部勾扯万千,腐朽无比。】
【这样一来,在作战的中前期,黄巢选择流动作战、机动进攻,就一定能够占据优势——整个天下,整个朝廷的制度体系之中,到处都布满了漏洞,可以供起义军自由往来。】
【朝廷反应迟钝,因为利益争斗问题而不能做出最佳的判断;藩镇虽然不愿意让黄巢在自己的地盘上往来,但是却并不关心黄巢离开后对其他地方的影响……】
“唐朝的问题确实很大,并且根本无法解决。”百姓们经过这一番起义故事讲述,也看明白了不少唐朝当时所存在的问题。
别的不说,藩镇割据,朝廷指挥不动,这一点大家是能够看明白的——地方藩镇根本不能一定被朝廷指挥,而是会自己衡量情况,分析自己所需与朝廷命令是否存在冲突,然后再决定听不听朝廷的命令……
这样一来,朝廷还能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