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学?物理,万物之理吗?”有文士抚摸着自己的胡须,思考道。
《庄子》有云:“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后半句话便可以简化为“物理”;且,三国时期,也有一个叫做杨泉的吴国人写过一本书,叫做《物理论》,其中内容就是杨泉本人对天地的认知。
而这同样也可以说是“万物之理”的内容,毕竟,天地,如何不能视作为万物的一部分呢?
而这个评论里面,虽然不明白那个“熵增”到底是什么意思,但至少他能够明白,这个“熵增”是和宇宙有关——这同样也可以视作是万物之一。
后面的另一个物理的内容,地球有地心引力,从而让人能够站在地球上……
他左看右看,都觉得,这段话好像是在说天地的构造,而且,是一个球体。
不是天圆地方,而是球体!
想到这里的时候,这个文士只感觉自己的观念受到了不小的冲击。
——他倒并不是天圆地方的盖天说的狂热支持者,但是,他也确实不是“浑天如鸡子”的浑天说的支持者。
事实上,他对两种说法都抱有一定的疑虑,总觉得有些地方说不通,两方都说不通。
但,如果这上面的内容是真实可靠的,是绝对没有问题的……那岂不是说,还是浑天说更加正确?
虽然浑天说里面也有很多说不清楚的地方,但是,至少他们是认为“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子中黄”的,也就是认为是个球体,比天圆地方好多了。
而如果引入这段评论中的内容的话,那就是说,在地是个球体,叫做地球的前提下,人之所以能够双脚站在地面上,而不是双脚离地,是因为地球有一个叫做“地心引力”的东西,把人给牢牢吸附在了地面上?
引,开弓也,但也有相互牵拉、延长之意,所以,这个引力,就是地球里面有一种力,把人都拉住了?
不,不只是把人拉住了,还把万事万物都给拉住了?
若果真如此,那确实是能够解释天底下的很多事情了,比如,人为什么会站在地上而不是飞起来;比如,为什么东西也好、树叶之类的也罢,一旦没有人拿着、不长在树枝上之后,就会往地上落;比如……
但是为什么,鸟能够飞起来呢?它们为什么可以不一直停留在地面上呢?
-
杨坚陷入了深深的思考。
他本来就对各种宗教或者哲学之类的比较感兴趣,因此,对于这上面后半段的内容也很有兴趣——特别是涉及到宇宙的那个说法。
物理学不物理学的,那都不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