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现在都没有什么期待下一次故事的心情了——不是不好奇,但,唐朝末期这些见鬼的事情太多太多,多到让人心情复杂、沉重不已,但又完全说不出来话。
有人忽然想到,或许这就是所谓的“书到用时方恨少”吧……
他们现在只想要好好消化一下这一次故事中所听到的种种消息。
新的故事,很好,但还是要等一等才行。
-
宋朝,赵匡胤和赵光义都开始着手处理辽国、西夏(虽然赵匡胤时期还没有西夏)的事情。
赵匡胤经过种种打击后觉得,虽然很多事情绝非一朝一夕之功,也不是自己这个太祖皇帝全部都能做完,但,比起指望后来者,倒还不如自己试一试。
就算做不到全部解决,最起码也能够解决一小部分,并且制定好一个方向,不是吗?
他完全搞不明白,后来的皇帝到底是怎么做到的,辽国打不过、解决不了也就算了,但是怎么就能让大宋的内部再独立出去一个西夏的?!
哦,还能在太宗时期就发生了民变。
赵光义则是深深认识到了西夏所能够造成的后果,所以,也算是更加重视了起来,对此事越发上心起来——定难五州,还是这个名字比较好,西夏什么的着实不怎么样。
他也不希望这个西夏真的建立了,然后绵延那么长时间。到时候,后人一提起西夏,就得把这件事情扣在他的脑袋上,这可真就是洗不去的耻辱了!
当然,赵光义也没有放弃自己北伐辽国的心愿。
比起定难五州的事情,辽国的事情才是他从一开始就记挂在心,并且一直一直在做准备的。从他登基之前,到他登基之后,到上一次北伐失败,再到如今……赵光义从来没有放弃过对辽国动兵、夺回燕云地区的打算。
他兄长没能做到的事情,他一定要做到——这并不是和赵匡胤争高下,而是因为,这确实是他们兄弟二人一致的政治理想。
燕云地区,就应该在大宋的手里啊!
当然,在经过对大宋后来情况的初步了解,赵光义也意识到了一件事情:辽国,估计没有他想象中那么好打。
不然的话,故事中的大宋怎么可能没有燕云地区?只能是他也失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