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事实上,方腊起义之所以爆发,还有其他方面的因素。其中包含长期催化,以及最后一根稻草。】
【长期催化,是指北宋一直以来的赋税制度。】
【简单来说,北宋的赋税包括了田赋、身丁钱、徭役、杂税以及商业税。前面三个,都可以归类到农业税中。】
【田赋,北宋继承了唐朝的两税法,但不是按户口财产来征收,而是按照拥有土地来征收,同时税率和唐朝有所不同:以中等土地为例,北方大致能收获一石,所以要交一斗,也就是十分之一;江南地区产量较高,所以要交三斗。】
【更多的不说,但总之大体这样。】
【而身丁钱,其实就是人头税,男子二十岁为丁,六十岁为老。凡是二十岁至六十岁的男丁,就要交钱或交绢,与两税同时交纳。】
【不过,这种身丁钱并没有什么定数,往往是不同地方自己决定缴纳多少——比如,福州收取的夏税和身丁钱相比,身丁钱是夏税的三倍以上。同时,到底交粮交钱还是其他,也随地方自定。】
【但总体而言,所有的地方都具有一个特点:身丁钱非常非常重。】
【这种情况一直延续到了南宋,宋和金战火纷飞的时候,临近前线的地方也不忘继续收取身丁钱;有些地方朝廷下令免除身丁钱,但实际上还是照收不误——比如广南地区,因为田税不够,所以全靠身丁钱来填补财政缺口,为此,甚至十二三岁的少年人就被算作“丁”来缴税。】
“这种重税……”不少人都有些惊讶。
朝廷收税很正常,朝廷想要收更多的税,也很正常,反正朝廷就是这样的不是吗。
但,北宋朝廷所收的赋税,也确确实实让人有些惊讶,特别是北宋之前的人们。
“怎么就要交十分之一了?”之前朝代的百姓们都觉得不能理解,即便不是什么特别低的赋税,比如三十税一那种,也应该是十五税一之类的吧?怎么就,直接变成了十税一?!
而且,这还是北方地区,按照北方地区中等田地大致上能够收获一石粮食的情况下计算得来的税率。
可北宋,对北方地区和江南地区收取的赋税也是不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