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顺应民意刘备继大统

宫墙高耸,朱门金钉,琉璃瓦顶,熠熠生辉。

殿宇之间,廊桥相连,雕梁画栋,尽显气派。

刘备带领群臣,参观完新修缮的长安皇城后,天时地利人和,皆已齐备,只待大典。

……

八月廿六。

黄道吉日。

登基大典如期举行,长安城内旌旗招展,鼓乐齐鸣。

刘备身着龙袍,头戴冕旒,缓步登上祭坛,祭告天地,登基为帝。

群臣山呼万岁,声震九霄,自是无需多言。

礼成之后。

刘备改元为章武元年,立刘禅为太子,刘禅生母甘夫人为皇后。

接着,刘备开始分封诸子。

当他准备封刘封为鲁王时,孔明忽然上前一步,拱手道:“陛下,臣有一言。”

刘备颔首,示意孔明有话,尽管直言。

孔明说:“自古皇子封王,均有封地,皇子成年,或就藩,或不就藩,封地均是皇子名义上的领地。如此便埋下日后生乱的根源,七王之乱,便是前车之鉴。”

刘备闻言,沉吟片刻后问道。

“那依军师之见,该如何分封皇子?”

孔明答道:“臣以为,分封皇子可以称为‘亲王’,赐一个与封地无关的字给皇子,比如礼王、睿王、怡王等。”

孔明说的这些,自古以来,从未有过,刘备听后觉得新奇。

不过,自古未有,不代表后世没有。

穿越者孔明,又做了一次搬运工。

孔明所说的亲王的制度,其实是出自清朝。

清朝这套制度,行之有效,直至清亡,都未曾发生过皇子作乱的事情。

刘备边听边点头,他赞许孔明的见解。

孔明又接着说。

“亲王分封之后,再定下祖制,亲王均居于京城,非得皇命不可离京。如此,可永绝王子作乱之患。”

哪位皇帝,会希望自己的后代,骨肉相残呢?

于是,刘备完全采纳孔明的提议,下旨封刘封为礼王,领宗正之职

只负责宗族事务,不参与军事政事。

并且,刘备立下祖训,后世的皇子,都要按此分封。

此举既保全了皇子的尊荣,又避免了藩王割据之患,为后世奠定了稳固的基业。

……

皇子分封之后,刘备开始分封群臣。

文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