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安如鼎”
“扑街仔,是傻了吧”
“这种排兵布阵,那不是找死吗”
“这他妈的,这个老家伙,白日做梦啊”
“以为朕是个废物吗?能任由他们继续逍遥快活?”
“一个小小的水西,倘若,全部龟缩在纳雍,朕才会担心呢”
“呵呵”
“四处防守,四足鼎立,星罗棋布,遥相呼应,取死之道啊”
这一年来,朱皇帝南征北战,干掉了几十万的敌人。
所以说,即便不是战略大师,也一眼就能看出来,安如鼎的布置,问题很大啊。
水西的老巢纳雍,兵马最多,一万多人的本族精兵。
其他的三个战略要点,织金、大方和黔西,兵力平均分布,都是七八千人左右。
这个老狐狸安如鼎,是一个都不想丢,一个都不想舍弃啊。
当然了,唯一的解释,他们肯定想不到,大明朝廷和朱皇帝的决心,竟然如此之大。
尤其是朱皇帝,当初提出要搞掉川滇黔,所有土司土霸王的时候,下面的重臣,也是集体傻眼的。
这个安如鼎,土司土鳖,同样以为就是过家家,大明朝廷会跟以往一样,略加惩戒就行了。
很明显,这个安如鼎,还活在过去的荣耀里。
把朱雍槺的大明王朝,看成了天启皇帝,崇祯皇帝,弘光、隆武和永历皇帝。
当初,朱皇帝最怕的一点,就是土司抱团取暖,或是上山打游击。
就像滇北的丽江木天王,一路往北撤退,让明军找不到主力,那就难搞了。
如今,水西土司的安如鼎,把兵马都散开了,在朱皇帝眼里,那就找死的节奏。
“陛下英明”
“吾皇圣明,一言中的”
下面的郭天祯,听到朱皇帝的点评后,脸色一禀,心中佩服不已,高呼英明圣明。
有时候,就是这样,别看朱皇帝很年轻,仅仅20岁,毛刚刚长齐了。
但战略眼光,还是非常不错的,也许是受到兵部,几个大佬谋士的熏陶吧。
“大朝会之后的几天,兵部就收到了的战报”
“兵部左右侍郎,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左都督,看到水西的兵力布置后”
“毫无意外,都得出了一个相同的结论,水西的安老贼,太轻敌了,离死不远了”
“很明显,他们的核心地盘,一个都不想丢,都想保住,最后只能全部都丢了”
这一次的大行动,川黔滇的土司围剿战,都是在大朝会之后,统一行动的。
所以说,大朝会之后的几天,才能收到最新的战报,水西的最新兵力布置。
兵部尚书,左右侍郎,五军都督府的几个左都督。
除了朱禋正,年纪较小,其他的都是百战老武夫,或是战略谋士老狐狸。
他们这些人,一眼就能看出来,水西土司的兵力布置,出现了大问题,取死之道啊。
道理很简单,本来兵力就不多,仅仅一个土司而已,丁口三十万。
把这些为数不多的兵力,放在四个要害城镇,等同于送菜,一个个拿去送死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