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渊眉梢轻微上扬。
都察院右都御史?还是个准九卿。
都察院有两位都御史,理论上是平级,但通常以左都御史为首、右都御史为辅;这种架构比其他部衙的优势在于,多了一个可以积攒资历的位置,左都御史为老练的主官,右都御史便可以是稍显年轻的储备官员。
不过,三十许岁的右都御史同样令人惊讶,文官品级比武官要严苛许多,一品就是最终上限,一级一枚台阶,考中进士后通常已二十许岁,可入翰林院任七品或从六品的翰林编撰、侍讲、侍读,在此位置上要熬上几年,才能下放任地方郡守或者一州佐官,也便是从五品这样。
正三品,足份足量的庙堂大员之位,四十岁有机会便算是运气极佳天恩浩荡,三十岁的正三品还是都察院右都御史这等京官高位……历景一朝也未有过。
林渊上下打量,笑道:“好名字,谢大人哪里人?”
谢韫玉,这名字一听便就知道取名字之人涵养不俗,并不特选生僻字,朗朗上口,不缺意气意象。
都察院右都御史抬手一礼,轻笑道:“可不敢在殿下面前称大,您折煞了臣,微臣是南方江州人士。”
旁边的杨洽替他补充,也是暗暗知会:“谢大人是江汉谢氏子弟,元朔元年的恩科状元,也是平章政事大人族侄。”
大景天下原有三大才气聚集之地,书香门第千年传承,一者为京师,二者为江南,三者就是江汉楚蜀旧地。
谢氏从端朝开始就存在,历代出名相,家族虽鲜少诞生伟力修士,可凭靠在历朝历代身居的高位却能驱使不少中三境修士作为供奉打手。
当国家力量高于宗派江湖力量时,一座束缚所有修士的框架便是会生成于头顶,有修为之人因为忌惮更强大力量的威慑而屈服于没有修为之人,并非罕见之事。
并且谢氏也非只有科举作相这一条路,某种程度上,谢氏与澹台氏在庙堂、修行界的影响力,近乎是相当的。
林渊头部微微后仰,“元朔元年的状元郎?岂不就是当今陛下第一位得意门生,谢大人考中状元时还未到及冠之岁吧,了不得啊。”
谢韫玉赶忙道:“不敢当不敢当,侥幸而已,当年陛下登基次年特开恩科,可先帝驾崩当年已有过一次正科,才高八斗之士都已提前高中,在下不过是捡漏罢了。”
林渊笑笑,自不当真,再怎么巧合,一个十六七岁夺得殿试第一名的人,含金量也不会低,照样是名正言顺的状元。
他现在反应过来了,这应该就是元朔帝口中的那些‘年轻’人才。
有点意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