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彻起兵,逼死了自己的侄子,坐了皇位,他这一脉就成了新的嫡系,但祖宗是一样的。
赵亦凡便是先帝的遗孤,流落在外,二者其实是本家兄弟。
而王二棒此时所说的“泰和帝”,其实就是赵亦凡的爷爷,西楚三代前的帝君。
冯笙,便是泰和帝的掌印监,地位等同元海。
不论西楚的朝局如何变幻,终究都是赵氏掌权,并沿袭着一个传统的“规矩”。
每一任皇帝的掌印监,都必选高手,既是忠心不二的心腹,也是贴身护卫。
泰和帝的掌印监,便是那位守在皇陵不知生死的冯笙,武艺深不可测。
赵彻的掌印监,是元海。
若无意外,日后赵彻百年,元海若未死,也得进入皇陵终老。
而作为储君的赵义匡,也早早有了自己的东宫掌印使,便是韩大貂。
这几人最大的雷同之处,就是同为绝顶高手。
马为先并未反对王二棒这样的说法,沉吟了半分后,深沉点头道:“说得没错,除了元海之外,另外二者的嫌疑...皆可排除。”
王二棒道:“那如果是元海出的手,便等同于是皇帝要灭口的意思。而多隆深知幕后主谋是谁,换言之,赵彻都是我们要找的仇人!”
马为先沉默,片刻后才道:“话虽如此,但如果赵彻是主谋,他想灭口的话,会直接对少帅下手。而且,多隆也不可能活到现在,当年神秘人抢走风无影之时,早该杀了多隆兄弟。”
王二棒愕然,“那要不是赵彻,谁还能使动元海?”
马为先摆了摆手,道:“稍安勿躁,刚才我说的这三人,都是本朝的高手。并不是说...除了他们三个之外,就再无他人。你忘了现在五朝使团齐聚楚京了吗?若说到外邦人,那么能如此轻易杀死多隆之人,就不止三个!”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单说大梁!昆仑皓月使蔡坤,在解了噬心蛊之毒后,就可以办到这点。更何况...大梁第一高手,内廷监察司司首,曾经的北域军主帅莫离,不也跟随皇甫俊兄妹来了京都吗?”
“他们二人若出手,多隆也是必死的结果。更何况另有三国的其余高手,我们切勿妄下定论。”
王二棒深吸了一口气,“那马叔以为是谁?蔡坤?莫离有?可他们并不知道多隆被我们藏在何处!”
马为先道:“确认杀死多隆的凶手,便可延伸到幕后主使身上,此事干系重大,务必谨慎为上。不可妄下断言...”
话说之间,他目光一转,眼角余光便瞥见了插在墙上暗影处的那柄短剑。
当即快速走了过去,与王二棒合力将之拔出。
令人惊讶的一点是,这柄短剑插入石壁中,直没刀柄。
被拔出后,刀刃却未见丝毫卷曲,乃至跟新的一样。
可见是上佳的材料制成,极为难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