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十五应道:“请放心!没有你的命令,我绝不会让一枪一弹流出的。”
小主,
杨解放接着又道:“我这一路走来,发现地广人稀、地势平坦的绥远是个好地方!这里很适合用作装甲、摩托化部队的训练场地。陈忠义在莱芜组建第一装甲师就有点施展不开手脚。所以,我还想在这里建设新的战车工厂,就近在这里组建、训练新的装甲师。前期的准备和保密工作,你要给我做好!”
根据杨解放的安排就知道,包头将来又是一个军事工业基地。初十五顿感责任重大,却也没有推托,一一应承下来。
次日,按照杨解放的行程安排,今日将去检阅组建不久的第三骑兵师。骑兵师长吴致臣一大早就带着他的警卫营来到火车站,等候杨解放启程。杨解放让人去通知了傅作义,询问他是否有意愿一起去骑兵师看看。傅作义作为军人,这么求之不得的好事,哪里会拒绝?
杨解放依旧带着一个警卫连随行。一行人骑着马来到骑兵师的驻地,骑兵师各部队提前在训练场集合等候。
多伦之战后,对于骑兵的定义就不再是一个辅助兵种,而是跟步兵师一样拥有独立作战能力的一个兵种。特别是察哈尔、绥远这些地区,骑兵的重要性尤为显着。
第三骑兵师编有三个骑兵团和一个炮兵营。这个炮兵营装备了12门85mm仿M1925式野战炮和24门75mm克虏伯山炮。根据马上飞在张家口时的建议,将来还要增加自行火炮部队。目前,全师总共有八千多人,成份来源颇为复杂。
吴致臣来包头组建骑兵师时,从第一骑兵师带来了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的前身可追溯到张宗昌手下的独立骑兵旅。济南惨案之后,吴致臣带着这个骑兵旅剩余的八百多骑投奔杨解放,加入了解放军。这个骑兵师的各级军官基本上来自这些人。还有三千人是从初十五在包头组建的警备旅中挑选出来的。这些人原本是陕西的难民,得杨解放救济才活了下来,是骑兵师的战斗骨干。还有五千新兵,是在包头附近招募的,其中大部分人来自蒙古族土默特部。这五千新兵一部分充实作战部队,一部分成了辅兵。
吴致臣挑选骑兵的首要标准是会骑马,这些人的马术还算精湛。杨解放从队伍前面一路看过去,队列还算整齐;总体感觉比在张北看到的哥萨克骑兵旅差了些,缺少那种彪悍的气势。
杨解放回头说道:“吴师长,这个师的架子算是搭建起来了,想要形成战斗力,还得好好训练!”
吴致臣听得出来,杨解放似乎并不满意。他也不狡辩,硬着头皮应道:“是。”
傅作义说道:“队列整齐,装备精良,这样的部队一看就知道是精锐。小司令的要求似乎有点高啊!”
杨解放追问道:“什么叫精锐?精锐可不是摆出来好看的样子货。你们都是久经战场的宿将,看看这支部队,感受一下!一点杀气都没有,也能叫精锐?你们记住了!练为战、不为看。没有生生不息的战斗意志,再好的装备也是白给。”
吴致臣一阵汗颜,暗自下决心,一定要好好操练这支部队。
傅作义却是心神一震,感觉杨解放的要求有点高啊!这支部队组建不久,没有经历过战火的洗礼,没有杀气不是很正常的事吗?他立时想起了自己的部队,之前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会让小司令失望。但是现在,他突然没有当初那么有底气了。
杨解放并没有要求吴致臣演练攻防战术。训练时间不长,注定要让人失望的,还不如不看。之后,在杨解放的要求下,巡视了一下兵营,检查了一下内务。又巡视了马厩,检查了草料存储情况等。虽然是走马观花,一路看下来,还算满意。
离开第三骑兵师之前,杨解放对着吴致臣说道:“吴师长,我给你一年时间。一年之内,你们师不会有作战任务。一年之后,你要给我拉出一支英勇善战的铁血之师来。”
吴致臣应道:“请小司令放心!一年之后,要是练不出一支能征善战的铁血之师,咱也无脸苟活于世了。”
杨解放道:“没那么严重。不过,不能打仗的军队养着也没什么用,不如解散算了。不会打仗的军官,留在军营干嘛?还不如回家种地呢。吴师长,我要提醒你的是!不要只盯着国内的敌人,觉得只要比他们强一点点就行了。要睁眼看世界!看看世界上的那些军事强国!与他们的军队相比,我们能否战而胜之?”
这话可不只是说给吴致臣听的,还有他身边的傅作义。两人都陷入短暂的沉思。
随后,杨解放在吴致臣的陪同下,来到了包头的军马养殖场。来到这里才能真正领略到大草原的风光。可惜的是现在是隆冬季节,目光所及,一片枯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