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声东击西

李复兴和吴六斤接到命令后,立刻重新布置起来。挖战壕是来不及了,但可以布置铁丝网。龙车挂有几节物资车厢,里面的物资十分丰富,除了吃穿之物,铁丝这等防御利器也不缺。当即取了出来,围绕龙车打木桩、拉铁丝。

不等他们布置完成,嗒嗒的马蹄声由远及近,刚刚被打跑的那伙马匪去而复返。原本千余人的马匪队伍,再回来时已不下两千骑。这一回,他们没有一窝蜂地冲上来。而是派出了几队人马从不同的方向发动攻击,每队也就一百多骑。甚至还有两队人马从龙车两头绕到了另一侧。

解放军这边总共有八百余人,由营长吴六斤统一指挥。不过,李复兴也有很大的话语权。李复兴建议,车顶的重机枪负责掩护,继续完成铁丝网的布置。吴六斤采纳了这个建议,除了车顶的火力点和炮兵之外,把所有人都派了出去。其中一小半持枪负责掩护,其余的人争分夺秒地布置铁丝网。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由于距离较远,马匪们打不着车顶的火力点,对布置铁丝网的人却能构成威胁。他们一边靠近一边开枪,开始与解放军展开对射。解放军的重机枪和迫击炮相继开火,很快就压制住了马匪的火力。即便如此,一番交战下来,还是付出了十几人伤亡的代价,才把铁丝网完善好。随后,全部撤回龙车。龙车的铁皮很厚,跟一列装甲车一般,防护性很好。

马匪们被铁丝网阻拦,骑马跨过来是不可能的,只得下马作战。他们没有火炮,唯一依仗的就是人多,当即分多路向龙车发动了攻击。可一道简简单单的铁丝网成了他们不可逾越的鸿沟。在铁丝网外围,很快就躺了一片尸体。

马匪们见伤亡太多,不得不撤出战斗,可他们没有选择离开。又有一批人赶到,人数再次增加。

吴致臣收到战报之后,对战术做出了调整。他令龙车里的部队依托龙车坚守待援。下令增援的部队放缓速度,先在外围集结待命。他的作战意图很明显,那就是要以龙车为诱饵,牢牢地吸引住马匪。等到时机成熟,再在外围对马匪发动全面的反击。换句话说,那就是内线牵制、外线歼敌。

他相信,以龙车里的部队战斗力,哪怕是面对上万马匪的围攻,也足以支撑数天。他的要求不高,只要能支撑到明天,他就能一举将外面的马匪击溃。他之所以敢这么布置,还因为杨解放不在龙车上。

龙车里的部队一连击退了马匪数次进攻,可外面的马匪非但没有减少,反而在增加。到傍晚时分,目测有五六千人之多。

外围增援的部队也按照要求完成了集结。但他们的身边并非没有敌人,至少有同等数量的马匪与其对峙。也就是说,至少有上万名马匪参与了进来。只怕这大草原上,明的暗的马匪都来了。

杨解放等人自然能够判断得出来,这是一次有组织有预谋的军事行动。敌人不只是摆在明面上,必定还有后手。到目前为止,敌人是谁还不清楚,到底有多少敌人也不清楚,敌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更不清楚。杨解放自穿越以来,一直都是在算计别人,这一次似乎处于别人的算计中。所以,目前最好的办法是以不变应万变,等敌人亮出最后的底牌再说。

这时,傅作义这边收到报告,210旅乘坐的火车即将抵达包头。杨解放道:“敌暗我明,我们必须藏一支部队在暗处。210旅不能进站,让他们至少提前10公里下车,然后步行前往养马场。”

傅作义答应一声便去起草电报。

吴致臣道:“只要210旅抵达养马场,我就能放开手脚收拾这帮马匪了。”

杨解放却开口阻止道:“马匪只是摆在明面上的敌人,人数虽多,不过是乌合之众。凭两个骑兵团加一个山炮连,从外围突破,足以击退他们。还没露面的敌人才可怕。你要把关注点放在暗处的敌人上。”

这个时候,大家都想到了。如果暗处还藏着一支敌军的话。他一定在等待骑兵师全体出动去解救龙车。要想破局,就不能按照敌人的想法走。剩下的这个骑兵团与两个炮兵连就是最后的底牌,关键时刻才能动用。这个时候就看交战双方谁先沉不住气了,谁先亮底牌谁落下风。

吴致臣回道:“小司令所言极是!那么,剩下的这个骑兵团与两个炮兵连依旧按兵不动,充当预备队。如果天亮以后,敌人还不亮底牌,那就只能让龙车那边发动反击。不求歼敌多少,只要能解救龙车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