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集团军急下多道命令!

各连队都是自己搞自己的。

孙东平这个名义上的营长,就这么被完全给架空了。

孙东平下的命令根本没有人听,这把他气得本就不苟言笑的脸,直接向着发青发黑快速转变。

脖子上和额头上的青筋,都被气得鼓成了大蚯蚓。

他是真气愤。

也是真有些后悔了。

可事已至此,做什么都没用了。

因为又经过了这么一番折腾,最后这两个月时间已经过得差不多,只剩下了不到半个月时间。

时间已经非常的极其的有限,所有的科目都都还是不合格。

孙东平还能怎么样?

除了无能之怒,就只剩下绝望。

也就是在这种毫无任何希望,意识到自己即将失败的绝望之下,孙东平的思维钻进了死胡同里。

诞生出了一种极其畸形的念头,把这一切都怪到了陈军的身上。

认为自己之所以掌控不了合成营,下面的人会对他如此的抗拒,导致自己现在连训练都搞不了,肯定是过不了验收,最终的结果就是被打回原形。

合成营营长这一顶乌纱帽,还没戴热就要被取下来。

而且是以最耻辱的方式!

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陈军,要是没有陈军这个人的存在,他肯定能顺利的带出试点合成营。

浑然忘了如果没有陈军,连合成营的试点机会都不会有。

孙东平在这畸形的想法影响下,认定陈军是导致他失败的罪魁祸首,对陈军可谓是恨到了骨子。

暗暗发誓哪怕做不成合成营长,以后也会在陈军身上把场子找回来。

用实力来证明自己的能力,让所有人都清楚的知道,陈军跟他孙东平比,连提鞋子都不配。

试点合成营没有搞好,根本就不是他的能力问题。

而是陈军在耍把戏影响大家,让大家都不配合他的训练,还全都跟他作对,导致他有能力却没有办法使出来。

要是大家都配合他的训练,他绝对能带出中国最强合成营。

做营长的孙东平内心不忿,到这一刻都不认为是自己的能力问题,依旧还是在外面找问题。

并提前开始为失败找原因,并且把所有的黑锅都甩到了陈军身上。

而陈军知道这是他最后的疯狂,要不了多久他就得灰溜溜的滚蛋,所以全程笑而不语根本不管。

只等军区的命令下来。

剩下这半个月的时间里,训练基本上也都是停滞的。

军区的第一次试点验收工作,也就在刚过国庆节的十月二号正式开始,派出了验收工作组入驻合成营。

针对合成营旗下的五个连,进行了两个方面的验收工作。

首先是各连本职专业技能的考核。

就比如装甲连的坦克相关科目,是否达到了应有水平,是否在合同战术领域有了新的战术打法扩充等。

其次是考核合成营各连队之间,能否进行有效的整合作战。

能否整合各兵种于一个指挥体系中,把各兵种的优势完全发挥出来,彼此配合打出一加一超过二的战斗力。

在最基础的步坦协同上升级,打造出更多的合同战术打法。

比如说坦炮协同、步坦炮协同、坦克和防空协同、步炮协同等等,各种多兵种之间的协同作战。

这些听起来好像非常简单,不就是几个兵种一起配合作战?

我上我也行啊!

实际上根本不是想的那么简单,训练难度是很大的。

传统作战步坦炮空等等各种单位,都是交给了团一级来进行指挥,由团参谋部来进行统一协调。

团参谋部通常有好几十人,指挥起来自然是游刃有余。

现在全部下放到了营一级,整个营部就几个参谋,还得分作战和后勤,每个人都必须身兼数职。

如何在人员有限的情况下,确保旗下多兵种配合作战,不会出任何的岔子。

这不仅需要下面的部队之间,平日里就必须在一起进行互相配合训练,彼此之间练出足够多的默契。

只需要上面一道命令下来,两个兵种甚至三个兵种部队,就能够立马组合起来。

打破传统部队坦克连和步兵连,除了演习训练基本就各玩各的,在战斗中无法达到默契的死板模式。

更需要作为大脑的营部,能够融会贯通指挥各部门配合作战。

传统作战某一个参谋人员,只需要负责步兵或者坦克或者火炮,只需要把他们安排足够到位即刻。

而合成营的指挥人员很精简,营参谋组通常就只有五个人。

排掉其中两个要负责后勤,再排除一个参谋还得负责情报,剩下的两个参谋得负责五个连队。

如果一个合成营有六七个兵种,那每个参谋都得负责两三个兵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