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愧为郭子仪帐下的头号大将,果然有勇有谋,李光弼不禁对眼前的这个人多了几分敬佩。
看到期望中的效果达到了,仆固怀恩不等李光弼开口,便主动起身走了出去。
“都告诉你们不用过来,为何非要跟来,违我将令!”
仆固怀恩略带“怒意”地对着带头的骑兵将领训斥道。
“将土们追随主将,是天经地义之事,有什么可怪罪的呢!”
说这话的是李光弼,他一边说,一边招手吩咐下面准备牛肉和美酒款待仆固怀恩的这五百骑兵。
李光弼反应如此之快是很值得称道的,因为这一天可谓万分凶险,一个处置不当,就会导致兵戎相见,甚至激起朔方军的全体兵变。好在李光弼也是官场上摸爬滚打过的,而仆固怀恩对朝廷也一直十分忠诚,因而这场因换帅引发的风波至此终于风平浪静。
仆固怀恩和他的骑兵们在李光弼这里好好改善了一下伙食,最终摸着圆滚滚的肚皮告辞回营了,李光弼也没有再继续赶往河阳前线,而是取道汴州,巡视驻扎在黄河边上的唐军各营。不过临行前,他将上任以来的种种事情写成了一份报告,派人呈送给了皇帝,当然了,这不是最重要的目的,李光弼此举其实是为了向李亨要样东西,但这样东西不是李光弼要给自己的,而是他要来给仆固怀恩的。
七月二十七日,仆固怀恩收到了这件东西,他很激动,因为李光弼给他争取到的,是一个爵位——大宁郡王的爵位。
要知道,居功至伟的郭子仪和李光弼现在的爵位也不过是国公,而他居然直接超前封了王,这实在是一个极大的惊喜。毕竟大唐开国以来的这百年时间里,武将能被封王的,不会超过十五个人,仅凭这一点就足够让仆固怀恩名垂青史了。
李光弼实在是太够意思了,仆固怀恩经过这件事发现,李光弼并非一个不懂人情世故的顽固之辈,虽说他为人严肃,治军严格,但还是可以与之合作的。于是在接下来的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仆固怀恩都很配合李光弼的工作,一直如此,从不马虎,直到那场战斗为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元元年(760年)十ー月、唐军收复怀州,生擒守将安太清、杨希文,送往京师献俘。
怀州被唐军攻破的消息传来时,史思明几近绝望,但他很快就重新燃起了希望,因为通向东南方向的通道被打开了,一个叫作刘展的唐军将领在江准发起了叛乱。原本驻扎在任城(今山东济宁市)的田神功部奉命南下平叛,所以此时此刻,前往江准的路已是一片坦途。
这样千载难逢的机会,史思明当然不会放过。他立即做出了相应的东进部署田承嗣率领五千人马南下,夺取淮西地区,王同芝率领三千人马,攻略陈(今河南淮阳县)地区,许敬釭统兵两千向东南进发,目标兖州(今山东兖州市)、郓州(今山东东平县);薛梦率领五千军队,一路向东夺取曹州(今山东定陶县)史思明果然老辣,出兵攻打的都是极其重要的地点,而一旦让他得手,唐然完全走向被动,甚至会因财政危机出现分崩离析的灾难性局面。
于是得悉史思明动向的李光弼决意想方设法破坏史思明的计划,迫使他召回出征的军队,挽救危局。可是,没等李光弼上奏朝廷获得许可,朝廷的命令就来了。而这个命令一宣布,一向冷静的李光弼都差点炸掉。
因为这个命令的内容是向洛阳发起总攻,并伺机消灭史思明的主力。而命令背后的支撑理由更是令李光弼无语——驻守洛阳的叛军将士都是北方人,长期在外都十分思念家乡,想要回去,如今叛军上下已离心离徳,如果迅速对其发起进攻,一定能将叛军击破。
这个命令还可以再荒唐一点吗?!先不论双方的兵力悬殊,准备是否充分,就说打下洛阳有什么意义呢?李光弼的看法很明确,没有任何意义。李光弼留给史思明的洛阳基本上就是一座空城,况且洛阳城无险可守,掌握在手中除了减少可用的机动兵力外,再无他用,简单说来,就是个累赘,所以李光弼坚决不同意把宝贵的兵力如此浪费掉。
于是李光弼一方面给朝廷上表,说明利害关系,意图说服唐肃宗李亨收回成命,另一方面派人打探到底是谁提出了这个脑进水的建议。
李亨那边的回复比较慢,所以李光弼先得到的是提议人的消息。关于提议人的身份,语焉不详(就连日后的史书上也没有答案),但附议人的身份倒是很明确的,他就是陕州观军容使鱼朝恩鱼公公。
鱼朝恩不在陕州好好守城,看演习,没事插手李光弼的军务做什么呢?对此,普遍看法认为是鱼公公挂职陕州,却心怀天下,打算搞点大事情,向皇帝证明一下自己的军事才能。迷信一点的看法是鱼朝恩乃李光弼的命中煞星,史思明的福星,他此番出现是史思明命不该绝,李光弼该有一劫。当然,除了这两种说法外,还有第三一种不可或缺的阴谋说。
就是说,让李光弼去攻取洛阳,从头到尾是个阴谋,是为了让李光弼自乱阵脚,甚至被皇帝废弃不用,就像郭子仪那样。不过这个阴谋的策划者并非鱼公公,他只是一颗棋子而已,躲在幕后操纵一切的,正是史思明本人。
这个说法并非捕风捉影,它是有依据的,而这个依据就存在于官方史书中。在《旧唐书》的史思明传和《新唐书》的李光弼传中、分别有“上元二年,潜遣人反说官军曰:洛中将士,皆幽、朔人、成思归”、“思明使谍宣言贼将士皆北人返吟思归”的明确记载,所以我们有理由相信,关于攻取洛阳一事,史思明很可能确实参与了运作,并进行了引导,而鱼朝恩则由于智商余额不足充当了一回帮凶,这才ー下子把李光弼推向了风口浪尖。
万幸的是,李亨还保持着一定的理智。他虽然也想尽快收复洛阳,但对于身为天下兵马副元帅的李光弼的意见还是很重视的。所以当李光弼一再强调“叛军实力尚强,不可轻举妄动”时,皇帝陛下本来已经有了搁置争议,从长计议的打算,然而恰在此时,事情的发展出现了意想不到的转机。有一位军中重要的高将领旗帜鲜明地站在了鱼朝恩一方,力挺进攻洛阳的方案。
这位高级将领不是别人,正是仆固怀恩。以仆固怀恩的军事素养,他不可能不清楚进攻洛阳得不偿失,但他却依旧坚决地奔上了这条错误的路,这是为什么呢?
我认为,他是为了一口气。
这口气不仅是为了他自己,更是为了他的宝贝儿子仆固瑒。
这话还要从唐军攻克怀州那会儿说起。
当时唐军刚刚进入怀州城,李光弼正忙着安抚城内民众、处置俘虏等事宜,正在此时,属下突然来报称,安太清的老婆让人带兵给抢走了。
根据多份史料分析来看,安太清当时很有可能是势穷投降的,所以理应享受一定的优待,他的家眷自然也应该受到保护和尊重,因而出了这样的事情李光弼当然不可以放任不管,否则传出去了,以后谁还敢投降呢?
小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