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7章 巅峰对决,险中求胜

屈尊归来 周公成子 5719 字 18天前

710年,韦后和安乐公主把唐中宗李显害死后,找了个没有实权的皇帝来当摆设,然后宣布自己掌权,想成为第二个女皇帝。

从那以后,韦皇后一个劲儿地把自家亲戚安排到朝廷的重要位置上,手握大权,还让相王李旦没了实权,李唐皇族的势力被狠狠削弱。

李唐皇室历经艰辛,终于从武则天那夺回了皇帝的权力,所以他们肯定不想再有个像武则天这样的人冒出来。

就这样,临淄王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携手合作,发起了唐隆政变,除掉了韦后一伙人,还扶持李旦当上了皇帝,这就是唐睿宗。

李隆基因为除掉了叛乱分子,还帮老爸李旦当上了皇帝,立下了大功,就连他大哥李成器都心甘情愿地把太子之位让给了他。

不过,太平公主打从武则天那时候开始,就多次给李唐家族立了大功劳,现在她已经是手握大权,无人能比了。再加上唐睿宗李旦特别信任他这个妹妹,所以太平公主的权力也就达到了顶峰。

都说一个山头不能有两只老虎,李隆基和他的姑姑太平公主,为了争夺大唐帝国的最高权力,又进行了一场你死我活的较量!

【太平公主抵达权力的最强巅峰】

太平公主原先是个温顺懂事的小姑娘,特别受唐高宗和武则天的疼爱,就连她结婚这事儿,也都是先问过她自己的意思。

所以,太平公主嫁给驸马薛绍之后,他们夫妻俩感情特别好。

可是,没过多久,唐高宗李治就去世了,武则天开始急着想要当皇帝。而驸马薛绍呢,因为他家里的兄弟参加了反对武则天的武装起义,所以受到了很重的惩罚。

薛绍本来和这事儿没关系,但武则天就是不听女儿的求情,硬是把薛绍给杀了,然后又把太平公主嫁给了武家的人。

从那以后,太平公主就像变了个人,以前那个温顺的乖乖女没了,变成了一个心眼多、手段高明的女人,并且还是个聪明能干、在政治上能和武则天相提并论的高手。

太平公主到底有多能耐呢?

据说,太平公主心思深沉,足智多谋,是个玩转权术的高手,就连武则天也夸她,说女儿中最像自己的就是太平公主。

后来韦皇后掌权,成了唐帝国最有权势的人,谁都不放在眼里,但就怕太平公主,因为她足智多谋,判断力强,让韦皇后十分顾忌。

这样的人,跟一代霸主李隆基较量,肯定是场高手之间的精彩对决!

李旦当上皇帝后,太平公主的势力就一步步涨到了最高点,没人能比得上她。

太平公主也参与了唐隆政变,支持李旦当上皇帝,她的功劳一点也不比李隆基小,并且她还是李旦的亲生妹妹呢。

所以,李旦特别信任他这个妹妹,什么事都依着她,就连她的三个儿子都被封为了不同姓氏的王。

再说李旦这个人吧,挺随和的,对名利看得很淡,皇位都推了好几次。他当上皇帝后,对朝廷的事儿也不太上心,所以好多决策都靠太平公主和李隆基帮他拿主意。

但在李旦眼里,太平公主是个老练聪明、反应快的人,并且在朝廷里多年来威望很高,所以他更看重太平公主,而不是李隆基。

据说,每当宰相们去找唐睿宗李旦汇报事情时,他总是一开口就问:“这件事有没有跟太平公主商量过啊?”然后接着又问:“三郎他知道了吗?”

可以看出,那时候朝廷里的大事小情,几乎都是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个人在拿主意。

通常来说,做决定应该只有一个人,但现在却变成了两个人,一座山里有了两只老虎,他们肯定会打得不可开交。

其实,跟李隆基不一样,李旦特别看重太平公主,太平公主想干啥,李旦几乎都会答应。

从宰相到下面的所有官员,都是由太平公主说了算的,就连李隆基也办不到这事儿。

所以,好多朝廷大臣都转了阵营,站到太平公主那边,太平公主的家里突然变得人来人往,她的势力也一下子遍布了整个朝廷。

另外,本来该被彻底清除的韦后一帮人,心里不服气,不想就这么垮掉,所以就转而投靠了太平公主,被太平公主给接纳了。这样一来,太平公主的力量就大大增强了,势力也更壮大了。

到了这个时候,太平公主已经手握大权,而且她特别相信自己玩权术的手段,因此对于李隆基这个年轻没经验的侄子,她虽然心里有所提防,但并没有太当回事。

李隆基看到太平公主一直在增强自己的势力,拉拢帮手,当然不会眼睁睁看着她势力壮大却什么也不做。

接着,李隆基首先动手了,这一轮较量,两边主要就太平公主包庇韦后那帮人展开了争斗。

【李隆基出招,太平公主始料未及】

情况是这样的,以前韦皇后那帮人里的几个大头目,萧至忠、崔湜、韦嗣立、赵彦昭,他们本来是要被赶出朝廷的。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没想到,太平公主一番操作后,李旦非但没惩罚那四个人,反而让他们进了朝廷的三省六部任职,其中两个还当上了宰相。

看到姑姑势力迅速壮大,李隆基心想自己也不能落后,得赶紧行动起来。

因此,当上太子后,李隆基就动用自己太子的地位和朝廷里的势力,把两个得力的助手调到京城,还安排他们进了宰相的队伍里。

这两个人,一个名叫姚崇,另一个叫宋璟,他们后来都成为帮助李隆基成就开元盛世的功臣。

姚和宋两位当了宰相后,马上动手对朝政进行了大力整顿,让各种规章制度都重新规矩起来。没多久,朝廷里就变得纪律严明,政治环境也变得清明了。

现在大家都觉得,朝廷的情况跟以前的贞观之治、永徽之治挺像的。

因为姚崇和宋璟当了宰相,能很大程度上左右朝政,还能影响皇帝的决断,加上他们都是李隆基信得过的人,所以这时候李隆基也建起了自己的权力网络。

李治廷

另外,李隆基见不得太平公主势力越来越大却啥也不做,所以就先动手了。

太平公主劝说皇帝李旦重新启用韦后一党里的萧至忠等四人后,李隆基很快就想办法影响了老爹李旦,不让这四个人在中央朝廷里当官。

史书上没写李隆基跟李旦具体说了啥,但可以确定的是,太平公主新拉拢的那四个人,刚被提拔没几天,就全都被收拾了。

先说说崔湜,他以前跟着韦后混,后来又成了太平公主的情人,因此当上了宰相。可没想到,因为李隆基的关系,他一下子就被撤了宰相的职位,转而去做了尚书右丞。

另外三个人,全都被赶出了京城,被降职到别的地方当刺史去了。

这场事情变得真快,就那么几天功夫,从头到尾演完了。这一变,就说明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两人争权力的战斗正式开始了。

这一轮,李隆基大获全胜,但太平公主也不是个省油的灯。

这事儿一出,太平公主惊得不行,她以前总觉得,李隆基虽说有点本事,但终究是个毛头小子,还没长大成人呢。

现在看来,我这个侄子可不简单,是个大大的隐患,因此绝对不能让李隆基势力壮大起来。

这时候的争斗,两边都没想下狠手。太平公主经过这事儿,觉得要想一劳永逸,就得把李隆基从太子宝座上拽下来,换个软柿子上去当太子,这样一来,就没人能跟她抢风头了。

所以,太平公主想让李隆基失势,就掀起了一场舆论风波。

李湘

【太平公主的凌厉攻势,李隆基惊惧】

大家都知道,李隆基其实是皇帝李旦的第三个儿子,还是妾室生的,不是正房的大儿子。按照老规矩,他其实没资格当太子。

李隆基因为带头搞了唐隆政变,帮忙让李旦当上皇帝,立了大功劳,所以才能够当上太子。

太平公主琢磨半天,觉得李隆基的出身是他的一大弱点,便打算拿他不是正宫皇后生的长子这点来说事,想办法把他从皇位上拉下来。

没过多久,太平公主就动用自己在朝廷里的一大帮亲信,到处传话,说李隆基不是正室生的老大,压根儿没资格当太子。

结果没过多久,李隆基不适合当太子这件事就传得到处都是,就连皇上李旦也时常能听到这些议论。

李旦是武则天的孩子,也是见过大世面的人,他心里明白,自己的妹妹和儿子之间的矛盾是越来越深了。

但他很重感情,既不忍心说太平公主的坏话,也不想让儿子受伤,就想着自己能当个和事佬,努力在太平公主和李隆基之间找个政治上的平衡点。

这情景就像是李世民和李建成为了皇位争斗那会儿,李渊起初心里也不愿看到任何一个儿子受伤,他也想找到个两全其美的方法。

其实大家不知道,权力这东西根本没法平均分配,一个山头哪能容得下两只老虎呢?一旦陷进去,那就得拼个你死我活。

李旦为了让儿子摆脱困境,直接以皇上的身份发布命令,不让任何人再提起更换太子的事儿。

我原以为这事儿就这么算了,可他没想到太平公主那么有恒心。

没多久,太平公主就开始在太子的东宫里安排了好多探子,时刻盯着李隆基的一言一行。

这些人时刻盯着李隆基,专门找他的不是,不管是他工作上的大问题,还是生活里的小毛病,都不遗漏,接着就把这些事告诉皇帝。

太平公主老想在李旦面前不停地说李隆基的坏话,想让李旦对李隆基的看法变差,这样以后废掉李隆基就容易多了。

幸亏李旦一直头脑很清醒,不听信谣言,也不散布谣言,始终坚信自己的儿子,这才让李隆基没被那些不好的传言给毁掉。

不过,太平公主可是个玩权术的高手,她的招数哪会就这么点呢?

太平公主一开始先铺垫好了舆论,后来有一天,她瞅准大臣们快下班的时候,坐着她的专车跑到光范门那儿,这可是大臣们回家的必经之路,她就这么把宰相们给拦在了大门口。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