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4年,也就是要喜叛乱爆发的前一年,安胖五向天元帝请求:我带兵攻打奚人、契丹人、九姓胡人和同罗人等,立下不少大功。希望陛下能格外开恩,打破常规,直接为我手下的将士升官授奖,还希望陛下提前写好任命书,让我能在军队中当场宣布任命。
安胖五大笔一挥,直接封了500多人当将军,提拔2000多人做中郎将,企图以此拉拢人心。这些人皆是他的心腹,至于他们是胡人还是汉人,他并未明确说明。但从安胖五后来的行动来看,估计胡人占比较大,汉人较少。
倘若一个将军能统领2000士兵,那么500多个将军就能统领十万多士兵,再加上2000多个中郎将,安胖五此次任命几乎涵盖了他手下的所有士兵,如此一来,安胖五便完全掌控了自己的全部军队。
二月的一天,安胖五派他的副将李三去王廷上报,称想用三十二名蕃族将领替换汉族将领。天元帝当即下令,迅速办理相关手续,并给予这些蕃将任职文书。
公元755年2月,安胖五让他的副手李三前往王廷上报,打算让三十二个蕃族将领顶替汉族将领,天元帝竟然又同意了,几乎是他说什么便是什么。天元帝立刻让中书省拟定一道命令,亲自签字后,便将委任书发出。
小主,
安胖五计划用胡人将领替换汉人将领。到了公元755年11月,安胖五在范阳发动叛乱,率领十五万胡汉联军一路南下,其余军队则留守原地。
从燕州往下的十七个州,原本都是东北投降的胡人,被分散安置在幽州和营州等地。王廷以这些州的名字对他们进行管理,但实际上他们并不真正隶属于任何地方。后来安胖五叛乱,便驱使这些人出去为寇,他们就在中原地区肆意扰乱。
燕地一带有十七个州,都是安置从东北来的投降胡人。他们被分散在幽州、营州一带,正是安胖五牢牢掌控的区域,这也算是天元王朝的特别管理之地。这些地方还是安胖五招兵买马的地盘。等到安胖五起兵造反,就将这些胡人全部拉去当兵,用以攻打中原。
黄河以北地区的许多郡纷纷响应,共有十七个郡重新回归王廷掌控,兵力总计二十多万人。
仍追随安胖五的,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邺这六个郡。
颜不凡在黄河以北带头反抗安胖五,不久后,黄河以北的众多州郡纷纷响应,共有十七个郡站到王廷这边,兵力加起来有二十多万人。而跟随安胖五造反的,仅剩下范阳、卢龙、密云、渔阳、汲郡和邺郡这六个地方。由此可见,黄河以北的大部分人还是心向王廷的。
这里所说的黄河以北并非现今的河北省,而是指黄河的北边。除靠近边界的地区外,黄河以北汉人肯定比胡人多。颜不凡率领的士兵大多是汉人,但安胖五的军队一旦出现减员,补充的大多是胡人。所以,要喜叛军里胡人的比例会逐渐升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