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然,一个团兵力快达到五千人,太过臃肿了,不利于指挥,再说了,现在的东野普遍没有了旅级单位了,都是师直辖。
至于团长的人选,讨论来讨论去,由吴长河担任,至于政委人选,最后是由陈永明拍板而定,毕竟政工方面,他最有发言权。
于是,第四团的政委人选就是方志远了,人家履历平白,又是老革命了,工作能力很强,一直是陈永明的宝贝疙瘩。
骨干肯定是从其他三个主力团里面抽调的,当然师部也会补充一些,然后就是从后方补充一批干部进来,加入一些新兵与解放战士,武器装备上更是优先补充。
虽然三个主力团肯定有所微词,但军令如山,事前也已经做好了思想工作,政委做不通的,周胜来做,非常的顺利。
战争的阴云开始笼罩在这片黑土地上,国军的情报人员不停的在活动,我方的侦察人员也在进行反特行动。
装备也是更新换代,都用上了电子侦测车了,这放在以前想都不敢想,从来都是我方暗地里行动,生怕被他们抓到行踪。
现在反过来了,轮到国军的特务发电报小心翼翼,而我方人员在军管会的战士配合下,四处打击这些特务。
国军此时已经得知了东野蠢蠢欲动的消息,但也仅此而已了,他们并不清楚我军的具体情况,尤其是兵力问题,毕竟他们就连我军的一个纵队有多少兵力都不清楚。
别说他们了,就连自己人有时候都搞不清楚具体人数,反正一打起来,对面只知道自己碰上主力了,还越打对面越强,兵力深不见底。
东总的对于打不打的问题上,意见是统一的,那就是打,不打留着这么多部队干嘛。
但打哪里产生了分歧,无论是上级的意见是打锦州这个咽喉,形成关门打狗之势,将东北这几十万兵力堵在东北,一举消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