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邦宪来到崖州城,随便在街上转了转,便发现一桩奇事。
小小的崖州城中,竟然有许多省城、府城人士,游走于茶楼、酒肆,谈生意、讲故事,真是干啥的都有。
一来二去,喻邦宪便凭借过人学识,混入数个圈子,并与见多识广的徐鹤显相见恨晚,友谊迅速升温。
说起华兴之事,二人想法颇为一致,那就是崖州乃大燕土地,岂能由一群海外来客肆意妄为?
接受官府管制,理应成为招抚第一条款。
待罗治盛率众来崖,城内变的更加热闹,本应返程的喻邦宪,决定多留些日子,为将来立足广州储备些人脉。
能在崖州边城结识众多省城友人,当属意外之喜。
来往之间,徐鹤显等人便鼓动喻邦宪去找罗治盛说合,行不行的,总要试试,哪怕将我等理念表达出来,也算大功一件。
今天你去,明天我去,说的人多了,自然会有效果。
......
酒楼包房,以徐鹤显为首的一众人等,将目光聚焦到喻邦宪身上,催他说说成果,是否说动罗大人,将有司进入崖东的议题,纳入谈判条款。
喻邦宪皱着眉头,表示该说的都说了,罗大人似乎颇有同感,但在招抚谈判中,能否将我等建议纳入其中,却是未作表态。
认同的话说过,赞赏的话也说过,但人家作为省城高官,岂能像我等一般,信口雌黄?
喻邦宪自认有些效果,但离一锤定音,仍有一些差距。
徐鹤显听后表示认同,如今罗大人身负招抚使命,肯定不能轻易表态,但从会面过程来看,显然有所意动,大家只需再加把劲,定能令华兴俯首称臣。
相比之前游说,邦宪这次挺身建言,成效最为显着。
一阵吹捧之后,众人将话题再次聚焦到游说一事上,讲理念的、出主意的,气氛十分热烈。
及到最后,喻邦宪主动提出建议,建议大家别把目光都盯在崖州城,盯在罗治盛、张素、詹宏举等数人身上,还需寻找强援,督促省城上官主动发声,甚至给朝廷上书,才能实现入驻崖东。
另外,崖东消息不能仅送给各自主家,诸位身边的同道好友,有见识者不在少数,亦可通报一番,以期壮大我等同盟。
一旦将民意鼓噪起来,总督大人也不敢轻易妥协。
话音刚落,便有数人发声附和,表示此言在理,总不能我等在前方冲锋陷阵,后方始终鸦雀无声吧。
总之,谁也不能坐享其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