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虽然为儿女的工作而发愁,但也只是在心里想一想,但也只是在嘴上念一念而已。并不会痛得更深。比起现在仍然还困在农村里的那些亲戚朋友,已经足够幸运。他们最重要的是盯紧单位的招工,然后是参军。
在这期间,他们会在家里静静地等待消息,从十六岁等到二十五岁。在这期间,就在家里睡睡懒觉,看看电视,帮帮同样没有工作的母亲做做饭。
父亲会用一个人的工资养活一大家七八口人,虽然紧巴巴的,但是也够用。房前屋后,还可以开出一片菜地。怎么说都比农村里好多了,父慈母爱,尽享天伦之乐。
对于父亲,儿女从小生长在农村,十几岁才来到身边,父亲是很愧疚的。对于儿女,能够从大山深处的农村里来到城镇,性格温和而淳朴。并且还不用干活,都是很知足,很感谢父母的供养的。
这个奇特的庞大的群体叫做待业青年,是待业,是等待就业,而不是啃老。古今中外,一直都绵绵不绝。
但是他们又确实和城市里那些从小就生长在父母身边的待业青年,被父母看着不顺眼而责骂,嫌弃父母没有本事而怪罪父母。完全不同。
况且,还在等待招工和参军的好消息,还生活在希望与幻想之中。很少会发生家庭矛盾的。虽然一年也未必能有一次招工,参军倒是一年有两次,但是却只招男生,并且只是身强力壮的男生。
其实,很多人都是没有希望的,只是他们不愿意相信,他们宁愿等候。
在这之后呢?不知道。因为他们和她一样,绝大多数都还没有二十五岁。
她既然已经回来了,那她也要和他们一样了。一起等待,而不知道到什么时候。在这里,时间和青春都是缓慢而悠长的,是不值价的。
从此以后,因为她终究是回来了,母亲会终于心安,再也不会担心她会出意外。也的确是。
从此以后,她也会和他们一样,从飘悬的半空中沉下来,沉到小镇这一片黄黄的泥巴地上来。然后发自内心地感激母亲所提供的每一顿粗茶淡饭,然后发自内心地感激母亲所提供的一切供养。然后,只等立地成佛或者是蓄势待发。
她也曾经听到过那些叔叔阿姨们在闲谈的时候的安排,他们说的是:等到过了年龄,然后再是出卖劳动力的打工,最后才是需要耗尽全部家产出钱又出力地开一个小店。
他们也仅仅只是在闲谈的时候的安排,而并没有很正式地,或者是做过什么周密的调查的。
他们最不想的就是要把全部的家财拿出来,而且还要出钱又出力。如果生意不好,怕是连饭都吃不下,怕是晚上连觉也睡不着。
所以最好就是其他的子女都招工或者是参军去了,实在是最后剩下来的那一个,才会是那样的下下策。
并且,其他子女都有工作了,也不会有意见。并且,他们的钱也刚刚只够开一个小店。
而冼锐,却可以在该干活的时候干活,该吃饭的时候吃饭,该睡觉的时候睡觉。到底是他因为顺利而可以肆意而为呢,还是因为他可以肆意而为才那么顺利?
她看到闪电,立即就说“要下雨了。”
而冼锐却可以说:“笨蛋,还有星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