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百代成史(六)

古人们觉得很冒犯,他们可不想自己死了千年后还有机会被后世人拿出来观赏点评,那可真是太“社死”了,物理上的。

注重陵墓陪葬的皇帝总感觉心里不太踏实,连元朝这样不太吸引注意的王朝都可以让后世人花心思找,那他们呢?

千万不要是他们想象的那个样子啊!

清朝。

康熙忍不住扬眉,这算是这么长时间对他们大清最好的消息了吧。

作为皇帝,哪个不对寿命看重,看起来乾隆这个孙子与他倒是相似。

但康熙又想起来前面后世提到乾隆的语气,可算不上客气。

能与大宋二圣和朱祁镇连起来的,这乾隆又是做了什么事。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该不会又是一个耻辱吧?”

康熙心头纳闷,他们大清已经被后世人钉在耻辱柱上了,要是皇帝也都不怎样,那可真是要被万朝膈应死。

作为王朝的最后一个时代,清朝见证过了前面华夏的历史,而每逢新朝建立,定是要借鉴前朝失败的因果,虽然清末让所有人都感官不好。

但清朝皇帝们还是想,他们大清前面应该挺能打的,这总不能被后世人骂了吧。

但清朝皇帝们不知道,宋朝有一个弱宋的称号,大清也有奴清、妖清的绰号。

此时此刻,更紧张的是大明皇帝。

大元过后,便是明朝了。

【明

论洪武光勋 驱除胡夷克复中华

挥师燕云复家

五出亲征御驾】

“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天幕说的是咱!”

朱元璋满脸红光,幼时的遭遇成就了他。

“咱朱重八!昭告天地皇只,立国大明,建元洪武!”

那是朱元璋最为神圣的一天,他立誓要让老百姓过好日子。

食不果腹的苦日子他过够了,他比谁都清楚那样的生活。

马皇后和朱标以及一众儿子也很是高兴,这是属于他们大明的荣誉!

『大明千般万般不好,收复燕云十六州,它就是一个值得夸耀的朝代了。』

『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其次则朱元璋尔。』

『宋人对后汉之主刘知远的评价是:“乘虚而取神器,因乱而有帝图,虽曰人谋,谅由天启”(薛居正《旧五代史》)刘知远得天下不过是趁虚下山摘桃子,表面是人谋,实际靠天命。其实这话更适合朱元璋。』

『啥天命,事在人为,是时势造英雄,谢谢,朱元璋是实力与气运兼有,没实力,一切免谈,谢谢』

『没有别人帮他挡着,朱元璋早就投降了,多看看史书再来吹朱元璋吧』

『因为元朝的贵族认死理啊,谁称王就打谁,朱元璋那时候偷偷发育,不称王也不怎么出名,陈和张的实力已经威胁到元了,不打这俩打谁?』

『没有刘福通帮他挡着,元庭没有搞内斗,朱元璋就早没了,真是笑死我了,而且朱元璋自己就暗通元朝,还向元朝称臣。张士诚为什么称臣?还不是朱元璋跟元庭夹击他?』

『南方不统一,朱元璋不扩张地盘,怎么和元打?朱也不可能和元和解,他爹妈就是被元逼死的。』

『陈友谅这人挺狠的,不讲道义,但敢作敢当,张士诚这个人挺有骨气的,但有点偏安一隅的感觉,有点小富即安的心理吧,但这两个人都挺厉害的。』

『性格不行,他俩不适合当皇帝,陈不讲道义,装都不带装的,兄弟说啥就杀,谁能信他?翻阳湖一战他失败有一部分原因就是他军心不齐,张小富即安,偏安一隅,不够狠,他野心没那么大,江东杰瑞也就是这样的想法,所以不配上桌。』

『朱元璋不也一样,杀起功臣来毫不手软,何曾讲过道义?张士诚有能力,但没有野心,他身边谋士本就不多,再加上他有些仁厚。』

『大杀功臣是称帝之后』

『可以骂朱元璋各种问题,但是摘桃子算不上,没有朱元璋,刘福通他们也做不到统一南北,不过又是继续南北分裂,继续战乱罢了』

『乐,摘桃子就是摘桃子,没啥少说』

……

明朝:???

原来后世人对太祖争议如此之大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