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妻轻轻为他斟上一盏茶,茶烟袅袅升腾,仿若她此刻的愁绪:
“那大王欲如何教导驷儿,使他明悟?”她轻声询问,目光关切地望向嬴渠梁。
嬴渠梁目光坚定,沉声道:
“我意已决,需为驷儿另选严师,严加督导,让他明白秦国兴衰全系于变法,不容有半分懈怠。我要让他知晓,这一路的艰辛,不是为了某一人,而是为了秦国的万代千秋。”
在嬴驷闭门思过的日子里,时光仿若凝固,府内静谧得只剩下偶尔的风声。嬴渠梁多次抽空前来探望,每一次,他都屏退左右,与儿子独处一室。
室内,光线昏暗,仅有几缕微光透过窗棂洒在地上。嬴渠梁坐在嬴驷对面,看着儿子低垂着头,心中满是复杂情绪。他缓缓开口,声音低沉而有力,仿若从岁月深处传来:
“驷儿,你看看这秦国大地,往昔贫瘠荒芜,百姓食不果腹,衣不蔽体。为父与商君力推变法,历经千难万险,方有今日商业初兴、百姓稍安的局面。这新田赋律法,意在长远,是为让土地尽其用,百姓享其利,你怎能因一时之见,阻挡秦国前进之路?”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嬴驷起初低垂着头,满心懊悔,双手紧紧握拳,指节泛白。随着父亲一次次的教诲,他渐渐抬起头来,眼中重现往昔的坚定,只是多了几分历经思索后的深沉:
“父王,儿臣知错了。儿臣此前懵懂,受他人误导,如今已深知变法于秦国的重大意义。儿臣看到市井之中,虽有百姓起初担忧,但在新政推行下,日子确实一天天好起来。是儿臣目光短浅,差点误了大事。”他的声音带着一丝哽咽,仿若对自己过往的悔恨。
终于,闭门思过期满,嬴驷身着素服,早早来到大殿之外等候。待嬴渠梁与商鞅出现,他疾步上前,“扑通”一声跪地,先是向父亲叩首,而后转向商鞅,诚恳说道:
“父王,商君,儿臣此前糊涂,犯下大错,幸得父王教诲,儿臣现已醒悟。日后定当勤奋学习,全力支持变法,为秦国兴盛贡献己力,请父王、商君放心!”他的眼神明亮而坚定,仿若破晓而出的晨光。
嬴渠梁凝视着儿子,良久,欣慰地点下,良久,欣慰地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