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2章 强秦之路

秦朝历险记 书生撰稿 3751 字 2个月前

赢驷沉思片刻:";商君此人,心机深沉,但为国之心不可否认。他能主动调整政策,说明已察觉局势变化。与其对抗,不如借力使力,引导他回归正道。";

";殿下当真能信任他?";赢虔仍有疑虑。

赢驷摇摇头:";信任谈不上,但可以合作。父王已开始收回权力,商君若识时务,自然会调整姿态。关键是如何在保留变法成果的同时,纠正其偏颇之处。这需要智慧,也需要时间。";

午后,王室议政厅。

嬴渠梁端坐主位,赢驷、赢虔分列左右。商鞅与几位重臣站在下首。气氛庄重而微妙。

";诸位,";嬴渠梁开门见山,";近日边关传来密报,戎狄部落频繁骚扰西北边境,且装备精良,疑有六国暗中支持。对此,诸位有何见解?";

商鞅上前一步:";陛下,戎狄一直是我秦国心腹大患。今得外援,更加猖獗。臣建议增兵边境,严防死守,静待时机再行反击。";

兵部尚书魏章道:";依臣之见,应立即派遣使者前往六国,质问其意,同时加强边防,以防不测。";

赢虔直接站出:";诸公之议太过保守。戎狄之患,必须彻底根除;六国之谋,当以强硬回应。臣请命,率军西进,一举扫平戎狄,以绝后患。同时,派特使赴魏,游说梁惠王身边亲信,瓦解六国联盟。";

殿内一片寂静,众人震惊于赢虔的果断。

嬴渠梁沉吟片刻:";二公子之策大胆而周全。戎狄若除,边境可固;魏国若退,联盟必破。准奏!";

他转向赢驷:";太子以为如何?";

赢驷沉思片刻:";父王明鉴。叔父领军西征,可断戎狄外援;而魏国乃六国之首,若能使其动摇,联盟自然瓦解。但须有人统筹全局,内防奸细,外联友邦。";

嬴渠梁赞许点头:";太子所言极是。既如此,王室议政厅即日起转为战备会议,由朕亲自主持,太子参与决策,商君负责后勤保障。";

议定戎狄之事后,嬴渠梁继续道:";另外,朕决定下月初十南巡,考察民情,检验变法成效。太子、商君随行。二公子先行整军,待朕南巡归来,即可出征。";

众臣纷纷表示赞同。商鞅上前一步:";陛下圣明。老臣已命沿途各县做好准备,迎接圣驾。";

嬴渠梁挥手示意:";免了这些虚礼。朕此行不欲惊动地方,要看真实民情,不要刻意准备。";

商鞅一怔,随即领命:";遵旨。老臣会转告各地官员,从简处理。";

嬴渠梁转向赢驷:";太子,此行你要留心观察,看变法利弊,听民间疾苦,为将来施政积累经验。";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赢驷恭敬应是:";儿臣遵命。";

议政结束,赢驷随嬴渠梁来到后殿。嬴渠梁罕见地露出疲惫神色:";驷儿,商君今日可曾与你交谈?";

赢驷如实相告:";回父王,商君确实来访,表示愿意合作,并展示了新拟的安民之策。";

嬴渠梁眉头微皱:";商君此人,能力非凡,变法有功,但性格刚愎,权力欲强。近来朕收回部分权力,他表面顺从,内心必有不满。你要小心应对。";

赢驷点头:";儿臣明白。但儿臣以为,商君变法理念不错,只是执行过严。若能引导他调整,未尝不是强国良策。";

嬴渠梁赞许地看着儿子:";驷儿长大了,能如此思考,实乃国家之福。此次南巡,朕要亲眼看看十年变法的成效,也要借机会向民众展示王权的回归。你随行,亦是向世人宣示太子之位已稳固不移。";

";父王此举,可谓一石三鸟。";赢驷恭敬道。

嬴渠梁笑了笑:";还有第四层考量——观察商君反应。若他真心为国,必会配合;若有二心,此行也能试出端倪。";

赢驷对父王的深谋远虑感到敬佩:";父王圣明。";

嬴渠梁站起身,负手而立:";驷儿,朕知道你在白羊部落的这些月,经历颇多,思考也深。朕很高兴看到你的成长。将来大秦的未来,就寄托在你身上了。";

赢驷肃然起敬:";儿臣定不负父王期望。";

与此同时,商鞅府邸。

";南巡?六国联手?戎狄作乱?";商鞅的心腹惊讶道,";局势突变,难道是有人刻意针对我们的变法?";

商鞅眯起眼睛:";六国自然不愿看到秦国强大。变法十年,我秦国已具雄霸之势,他们坐不住了。至于南巡,陛下另有用意——一是安抚民心,二是考验我们,三是向世人展示王权回归。";

心腹递上一封密信:";刚收到魏国细作传来的消息,梁惠王确已联络其他五国,准备结盟抗秦。他们认为,只要破坏变法进程,秦国便无力西扩。";

商鞅冷笑一声:";愚不可及!变法已成,根基已稳,岂是他们能撼动的?倒是这戎狄之患,确需重视。";

心腹担忧道:";大人,近来陛下动作频频,撤换将领,设立议政厅,组建亲卫军,如今又要南巡。加上这六国联手、戎狄骚扰,局势复杂。王室势力正在迅速壮大,对我们不利啊。";

商鞅摆摆手:";不必惊慌。变则通,通则久。陛下收回部分权力,本是常理。我辅佐国君多年,功高盖主,引起猜忌在所难免。关键是如何在保住核心权力的同时,满足陛下的需求。";

";那南巡一事,我们该如何应对?";

商鞅眼中闪过一丝精光:";既然陛下要看真实情况,那就让他看。十年变法,国力大增,这是不争的事实。即便有些地方民怨较深,但强国哪有不痛的变革?陛下若真明察秋毫,定能理解我的苦心。";

";可太子随行,恐怕会从中作梗。";心腹仍有担忧。

商鞅沉思片刻:";太子此人,非同寻常。我今日与他会面,发现他已非当年幼稚少年。白羊部落的经历,让他成熟不少。他对变法既有批评,亦有肯定,心思缜密,见识不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