嬴渠梁满意地点头,却又提出疑问:";这些部署固然完备,但我军远征在外,粮草运输必是难题。若敌军断我粮道,后果不堪设想。";
商鞅眉头微蹙,正思考对策,嬴渠梁却已胸有成竹:";朕有一策——在边境地区推行军屯制!让士兵们一面耕种,一面守卫。既减轻粮草运输压力,又增强边防力量。";
商鞅眼前一亮:";陛下神机妙算!此策确实一举两得!";
不久,这一防御体系便经受了考验。一个雨夜,魏国精锐部队悄然渡河,试图夺回失地。刚靠近秦军前哨,烽火台火光冲天,警报迅速传遍边境线。秦军骑兵如旋风般赶到,与前哨部队形成合围之势,魏军猝不及防,损失惨重,狼狈撤退。
这一战后,边境安定,再无国家敢轻易挑衅秦国防线。
军政外交稳步推进之际,嬴渠梁深知国内治理的重要性。尤其是官员队伍的廉洁高效,直接关系到国家长治久安。
一日,商鞅急匆匆入宫求见,神色凝重。
";陛下,有紧急情况!";商鞅声音沉重,";臣最近查访新占区,发现有官员勾结地方豪强,中饱私囊,百姓苦不堪言!";
";岂有此理!";嬴渠梁勃然大怒,";立刻逮捕审讯,严惩不贷!";
";陛下且慢。";商鞅深鞠一躬,";与其事后惩治,不如事前防范。臣以为,可建立严格的官员监督机制,从源头上遏制腐败。";
嬴渠梁怒气稍平:";武安君有何良策?";
商鞅胸有成竹:";首先,建立督察制度,定期派御史巡视各地,暗访民情,考核官绩。";
";其次,明确奖惩标准,政绩突出者升迁重用,贪污腐败者严惩不贷,决不姑息。";
";最后,允许百姓直接举报官员不法行为,一经查实,重奖举报人,以鼓励民众监督。";
嬴渠梁听罢,连连点头,又补充道:";再加一条——官员任期届满,必须接受财产审查!财产来源不明者,从重处罚!";
新的官员监督机制很快在全国推行。第一批巡视御史悄然出发,走村入户,体察民情。不久,新占区一名高级官员被查出贪污军饷,数额巨大。消息传到嬴渠梁耳中,他当即拍案而起。
";立刻处以极刑,全国通报!";嬴渠梁雷霆震怒,";让所有人都知道,秦国之法,不容挑战!";
这一处决震慑了一批心怀不轨的官员,同时,那些政绩突出、清正廉洁的官员被迅速提拔重用,形成了良性循环。短短数月,官场风气明显好转,政令畅通,民心所向。
官员系统日益高效的同时,嬴渠梁也没有忽视对贵族势力的管控。秦国自变法以来,贵族势力虽被削弱,但仍然根深蒂固,若处理不当,极可能成为变法的绊脚石。
一个雨夜,商鞅在私下晤谈中,向嬴渠梁表达了忧虑:";陛下,变法以来,贵族势力屡有不满,暗中散布谣言,离间君臣。若不加以控制,恐成大患。";
嬴渠梁摇晃着酒杯,微微一笑:";武安君无需担忧。对付贵族,朕自有妙计。";他放下酒杯,目光锐利,";对贵族,当恩威并施,既不可过分打压,激起反弹;也不可放任自流,坐视其坐大。";
商鞅好奇不已:";陛下究竟有何良策?";
嬴渠梁胸有成竹:";一方面,给予贵族优厚待遇,包括俸禄、封地等物质保障,让他们既得利益;另一方面,鼓励贵族子弟通过军功获取爵位,引导其为国效力,将其能量转为国家所用。";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他顿了顿,继续道:";同时,邀请有才德的贵族参与国家重大事务决策,增强其归属感;但也严禁贵族私下结党营私,一旦发现,从严惩处,不留情面。";
商鞅听罢,不由连连击掌:";妙哉!此策既安抚贵族情绪,又牢牢掌控大局,实为上策!";
次日,嬴渠梁召集主要贵族代表入宫,盛情款待。席间,他亲切地对贵族们说:";诸位世代为秦国栋梁,国家发展离不开你们的支持。朕希望与诸位同心协力,共创秦国辉煌。";
随后,他宣布了一系列优待贵族的政策,引得贵族们欣喜若狂,纷纷表示愿为国效力。但嬴渠梁也明确划定了红线:贵族必须服从国家法令,不得私下结党营私或破坏变法。
这一政策收效显着。大多数贵族被成功安抚,积极配合国家政策;少数不满分子也因缺乏广泛支持而难成气候。秦国内部日益团结,为变法成功和国家强盛提供了有力保障。
处理好官员和贵族关系后,嬴渠梁的注意力转向了如何进一步巩固君权,确保国家沿着正确方向稳步发展。
一个月明星稀的夜晚,嬴渠梁站在高台上,远眺咸阳城的万家灯火,陷入沉思。商鞅悄然来到他身旁。
";陛下夜不能寐,可是有心事?";商鞅轻声问道。
嬴渠梁长叹一声:";武安君,变法已有成效,但朕仍忧心忡忡。朕已年过半百,身体每况愈下。若朕不在了,这变法大业,这强国之路,谁来继续?";
商鞅肃然起敬:";陛下高瞻远瞩,臣佩服至深。";他沉思片刻,";臣以为,可从三方面着手巩固君权,确保变法不变:一,完善法制,使国家运行有法可依,减少人为干扰。";
";二,健全中央机构,强化君主对军政大权的直接控制,防止权力旁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