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康熙开疆守业

马宝又说:“那王爷您先赶紧操练兵马,等钦差来了,看看军心咋样,再做打算。” 吴三桂一听,有道理啊,当天就升帐点兵,把将士们还有两个女婿都叫到校场,准备听令。他在将士们面前,那是连哄带骗,说皇上要把他调走,也不知道是福是祸。

这将士们被他这么一忽悠,群情激愤啊,一下子就把两个钦差给杀了,连当地巡抚朱国治也没放过。吴三桂一看,假装生气地说:“你们怎么这么胡来啊,这让我怎么交代啊?” 那些将士们喊着:“王爷,您本来就是明朝的臣子,清朝皇帝这么没情义,咱不如反了,杀到北京去,灭了清朝,恢复明朝,这有啥难的!” 吴三桂又问:“要是北京派兵来打咱们怎么办?” 将士们大声吼道:“我们愿意拼死抵抗!”

第二天,吴三桂就开始到处发檄文,您猜他弄出个啥花样?他假模假样地说找到了崇祯皇帝的三太子,还弄了个国号叫大周。这还不算完,他又派人跑到福建和广东,去找耿精忠和尚可喜,跟人家说:“哥几个,咱挑个好日子,一起带兵会师,然后杀到北京去,把清朝给推翻喽!”

您瞧,吴三桂这一反,天下可就热闹起来了。有的人跟着他起哄,也起兵响应;有的人呢,就赶紧调兵遣将,守住自己的地盘。这时候,有个户部员外郎叫萨穆哈,正在贵州出差呢,本来是要迎接吴三桂的家眷到京城去。结果他一听吴三桂造反了,这还了得,撒腿就跑,赶紧骑上马,那是日夜兼程,马不停蹄地往北京赶。一到北京,就把这事儿跟皇上一五一十地汇报了。

小主,

朝堂上的王公大臣们一听,都吓了一跳,纷纷议论:“这事儿可咋整啊?” 康熙帝倒是镇定,说:“吴三桂既然反了,不管咋样,肯定是不会听咱们的命令了。” 于是马上命令都统巴尔布珠满等人,每人带三千兵马,分别从常德、岳州这些地方出发,兵分几路,朝着云南进攻。

再说吴三桂这边,他占据了云南、贵州这些地方之后,也派手下将领四处出兵,攻打其他各省。这一来,湖南、四川全省都被他给拿下了。耿精忠那边也不含糊,从福建带兵出发,走东路,攻打浙江省内的各个地方。不过,尚可喜这个人挺讲义气,始终对清朝忠心耿耿。吴三桂派人去拉拢他,结果您猜怎么着?尚可喜直接把吴三桂派来的人给抓起来了,还把吴三桂写的信上交给了清廷。清朝一看,赶紧派兵去支援尚可喜。

吴三桂听说自己派去的使者被抓了,那是火冒三丈,气坏了,马上给耿精忠写信,说:“兄弟,你给我去攻打广东,好好教训教训尚可喜这小子!” 耿精忠接到信,转头又给郑经写信,说:“咱一起出兵,把广东沿海那块给夹攻下来。” 这一下子,整个中原地区都震动了,南方好几个省都被吴三桂占了。各地告急的奏章像雪花一样,纷纷飞到康熙帝的桌子上。

康熙帝一看这情况,也不含糊,马上命令贝子、贝勒、大臣,还有各路经略统领这些人,出兵去救援。另外,还任命简亲王喇布为扬威大将军,让他镇守江南一带。可谁能想到,这清兵是出一路,败一路。吴三桂的兵呢,那是进一路,胜一路。要么人家清兵就直接投降了,要么就跟着吴三桂一起干,这么一来,吴三桂的势力反而越来越大了。您说这是为啥呢?其实啊,就是因为那些带兵的满人主将,大多都是皇亲国戚。这些人一掌握兵权,就开始摆谱,动不动就拿自己的威风去吓唬人。您想想,这兵荒马乱的时候,用这种办法带兵,能行得通吗?

话说康熙帝之前派了哲博两位钦差去云南,想着让吴三桂永远镇守云南,让他别再折腾了,免得以后后悔都来不及。可吴三桂根本不听,直接把这两个钦差给关起来了。现在他听说陕南那边已经得手了,就派人去骚扰秦陇地区,自己呢,亲自率领大军,从云南出发,到常沣去督战。

临走的时候,他老婆张氏不干了,上前一把拉住他,哭着说:“你看看你,这么瞎折腾,皇上肯定得把咱儿子吴应熊给杀了,你还我儿子!” 吴三桂被老婆这么一纠缠,也是没办法,只能好言相劝,左说右说。可他老婆哪听得进去啊,妇人之见嘛,就是不依不饶。吴三桂实在没辙了,只好把关着的两个钦差放出来,还求人家:“二位大人,麻烦你们回京给皇上带个话,就说我愿意跟清兵议和。只要皇上不杀我儿子,我马上就罢兵。” 这两个钦差一听能被放出去,那高兴得跟出笼的小鸟似的,连忙答应,一溜烟就回京去了。

吴三桂还不放心,又派人到西藏,找达赖喇嘛帮忙,让达赖喇嘛替他向清朝求情,说来说去,也就是那些话。康熙帝接到这些消息,那是愁得不行。再加上哲博两位钦差回来复奏,还有喇嘛的上疏,他心里就更着急了。没办法,只能召集王公大臣们来商量对策。

这时候,大学士明珠站出来说:“皇上,吴三桂这老小子不除,迟早是个大患。我听说西洋人南怀仁特别会造火炮,他造的火炮比咱们国家的还厉害,而且还轻便。” 康熙帝一听,就问:“这南怀仁不就是现在钦天监的副官吗?” 明珠赶紧回答:“没错,皇上。” 康熙帝一听,马上传谕户部,让他们拨银子,让南怀仁赶紧召集西洋人,抓紧时间造火炮。同时,康熙帝一咬牙,把吴三桂的儿子吴应熊,还有吴应熊的儿子吴世霖,全都给杀了,这也是表明朝廷平叛的决心呐。

那边吴三桂呢,放走了清朝的使者,还眼巴巴地盼着使者回京城跟皇上一说,皇上就能答应他的求和请求。您说他这想法,是不是有点太天真了?

吴三桂手下那帮将士,可都憋着一股劲儿呢。有的说:“王爷,咱别等了,赶紧渡江往北打,直捣黄龙,打到京城去!” 还有的说:“对呀,直接把清朝皇帝拉下马,咱们就成了!” 可吴三桂呢,一个都没答应。结果,他这边正犹豫着呢,突然传来消息,说他儿子吴应熊和孙子吴世霖都被康熙帝给杀了。这一下,吴三桂可气坏了,那火 “噌” 地一下就冒起来了,大喊:“康熙帝,你也太狠了!”

吴三桂这一怒,马上开始调兵遣将。他留下七万兵马守住岳沣那些关口,又分了好几万兵马去守住湖南、江西等地的重要关隘。然后,他自己亲自率领大队人马,打算从陕西进兵,直接攻打京城。吴三桂的大军到了松滋,刚派将领去攻打郧阳,就有探马来报:“王爷,大事不好,平凉失守了,王辅臣投降清朝了!” 吴三桂一听,“咯噔” 一下,心里暗叫不好。这还没缓过神来呢,又有探马跑过来喊:“王爷,留守长沙的夏相国派人来求救了!”

小主,

吴三桂赶紧问:“长沙怎么就告急了?” 来报信的人就说了:“清廷不知道从哪儿运来好多大炮,是安亲王岳乐带着兵,现在正猛攻湖南呢!” 吴三桂一听,皱着眉头说:“哎呀,这可太急了,我不能不回救湖南啊。” 于是,他一边带着大军往回赶,一边不断有消息传来,说什么江湖要塞都被清兵占去了。吴三桂也顾不上那么多了,只能一个劲儿地催着士兵们快点前进。

咱再说说安亲王岳乐这边,他奉命南征,快到建昌的时候,正好碰上白显忠把建昌城给攻陷了。岳乐那也不含糊,马上指挥军队攻城,可攻了半天,愣是没攻下来。正着急呢,嘿,从北京运来的大炮到了。这大炮一到,可就不一样了,“轰隆轰隆” 地朝着城上猛轰。白显忠一看这架势,吓得腿都软了,赶紧弃城逃跑。岳乐这一下就拿下了广信、饶州,接着就朝着湖南进兵,一路又攻克了袁州。

岳乐的大军快到醴陵的时候,探马又来报信了:“王爷,不好啦,敌将高大节带着兵,抄小路去攻打袁州啦!” 岳乐一听,脸都白了,说:“袁州可是咱们的后路啊,要是被他们截断了,咱们可就回不去了!” 这还没等他缓过神来呢,又有探马来报:“吴将夏相国,正从前面往醴陵杀过来呢!” 岳乐一听,一拍大腿,说:“前有敌人来攻,后有敌兵抄后路,这可咋整,咱们不能不撤啊!” 于是,马上传令退兵。

这大军退了大概一百里地,天也黑了。岳乐一看,前面有一座大山,就说:“咱就在这儿扎营,明天再走。” 刚把营寨扎好,就听见山上 “轰隆” 一声炮响。岳乐吓了一跳,赶紧让人去打探,这山叫啥名字。不一会儿,士兵回来报告:“王爷,这山叫螺丝山,这山弯弯曲曲的,就跟螺丝似的。山上也不知道有多少兵马,反正插的都是大周的旗号。” 岳乐一听,说:“别管他,咱们用大炮往山上轰!” 于是,士兵们就对着山上 “砰砰砰” 地开炮,打了几十炮,把山上不少旗帜都给打倒了。可奇怪的是,山上一点动静都没有。岳乐这时候一拍脑袋,说:“哎呀,不好,咱们中了敌人的疑兵计了!” 赶紧让士兵们把大炮抬回去,别再放了。

这士兵们刚要回营,就看见山上一匹马像箭一样冲了下来,马上的人大喊:“岳乐,你往哪儿跑!” 岳乐正在山下看着呢,冷不丁看见一匹马冲过来,吓得差点从马上掉下来,赶紧打马就跑。士兵们一看主将跑了,这下全乱套了,也不知道该往哪儿跑,四处乱窜,自己人踩自己人,乱成了一锅粥。岳乐好不容易逃过了螺丝山,回头一看,没追兵了,这才稍微松了口气。这时候天也亮了,他赶紧收拾那些残兵败将,往袁州跑。

一到袁州城下,岳乐傻眼了,城头上插的全是大周的旗号。他正纳闷呢,就听见四面喊声震天。岳乐赶紧找了个高处一看,原来是敌兵正在追杀清兵。岳乐没办法,只能赶紧整顿队伍,上去救援。那敌将正杀得高兴呢,突然看见后军乱了起来。不过这敌将可厉害,岳乐一看这情况,知道自己打不过人家,只能带兵杀出一条血路,往别的地方跑了。那敌将也没追,收兵回城了。您知道这杀清兵的敌将是谁吗?正是高大节。

岳乐这一败,可算是知道高大节的厉害了。他跟手下人说:“这高大节一直在江西晃悠,可真是个麻烦。” 没办法,岳乐只能和喇布会合,一起往南昌去了。可谁能想到,后来高大节被胡国柱的副将韩大任给害死了。高大节一死,袁州就又被喇布给占了。您说这事儿闹的,这可不是喇布有多大本事,只能说是康熙皇帝洪福齐天呐。从这以后,各处的局势就慢慢开始平定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