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提出的这些题目,不仅能够考察考生的才学,更能考察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对选拔治国理政的人才来说,无疑更为重要。
他心中暗叹,林诗雅果然是不可小觑的后生。
“林大人所言,确有道理。”刘侍郎最终开口,语气中多了几分赞赏,“科举确实需要与时俱进,不可拘泥于旧。你所拟之题,别出心裁,甚好。”
林诗雅微微一笑,如春风拂面,却又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锋芒。
她的目光扫过周围,清晰地捕捉到其他人脸上的各异神色。
正当她要继续阐述自己的想法时,一声洪亮的呵斥,如惊雷般炸响。
“胡闹!”
陈老学士怒气冲冲地走了进来,满脸的胡须都气得抖动起来,他指着林诗雅,厉声呵斥道:“科举乃国之重器,岂容你这般胡来!你这是要毁了科举的根基!历代沿袭的规矩,岂能你说改就改?!”他的声音极大,仿佛要将整个考场都震得颤抖。
所有人的目光都汇聚到了林诗雅身上,如同实质的压力,将她牢牢地钉在了原地。
空气仿佛凝固,沉重的气氛压得人喘不过气。
陈老学士的怒吼,仿佛预示着一场风暴的来临。
林诗雅没有辩解,她只是静静地看着陈老学士,眼神深邃如海,看不出任何惧意。
她缓缓地将手中的题目再次举起。
陈老学士瞪大了眼睛,怒吼道,“你想干什么!”
林诗雅不卑不亢,直视陈老学士喷火的双眼,朗声说道:“陈老学士,科举取士,为国选才,并非一味守旧。如今国情变幻,所需人才亦不同以往。墨守成规,如何选拔出真正经世济民之才?”她顿了顿,将手中的试题展示给众人,“这些题目,并非标新立异,而是旨在考查考生对时局的理解,对民生的关注,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难道不是当今朝廷最需要的吗?”
陈老学士被她一连串的反问震慑住,一时语塞。
他吹胡子瞪眼,想要反驳,却又找不到合适的理由。
林诗雅提出的观点,句句在理,让他无力反驳。
他只能愤愤地哼了一声,拂袖而去,留下一个僵硬的背影。
陈老学士的离开,并未让林诗雅放松下来。
她环顾四周,堆积如山的资料像一座座小山,压得她喘不过气。
时间紧迫,任务繁重,她感到一股前所未有的压力。
指尖触碰到粗糙的纸张,带来一丝真实的触感,也让她更加清醒地意识到肩上的重担。
窗外的天色渐渐暗沉,屋内昏黄的烛光映照在她疲惫的脸上,更显出几分憔悴。
她揉了揉酸胀的眉心,深吸一口气,继续埋首于卷宗之中。
沙沙的翻书声,在寂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清晰,仿佛是她与时间赛跑的脚步声。
“咚咚咚——”
一阵敲门声打破了房间的宁静。
林诗雅抬起头,揉了揉酸涩的眼睛,“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