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青铜器当成烟灰缸用!

送走王军,周泰岳心情愉悦地回到办公室。

“陆远同志,我听你刚才话里的意思,你对红肠这种食品是一般的了解,之前是不是做过功课?”

“我确实对红肠制作工艺提前做功课,并且打算未来某一天,在我们陆家庄搞出一家食品厂。”

陆远和周泰岳一样,相信进口白猪大有可为。

但是养猪仅仅只是开始。

陆家庄饲养出大量的进口白猪,如何销售出去将会成为一个新的问题。

不可否认。

进口白猪的瘦肉高于肥肉,是一个根本无法解决的问题。

夏国老百姓对肥肉青睐有加,认为肥肉是最有营养的肉。

至于瘦肉,几乎无人问津。

这种情况下,陆远突然需要打开思路,对猪肉进行二次加工。

如何将这些猪变成发财猪,致富猪,必须做到未雨绸缪。

听了陆远的这番见解,周泰岳十分赞同。

陆远的看法和周泰岳不谋而合。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

下了大力气发展进口白猪,又是修沼气池,又是联系各个厂家加工复合饲料。

当这些全部准备到位,通过半年到八个月的时间,饲养出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长白猪。

销售问题也就要摆在眼前了。

目前,农科院交给陆家庄的三百头进口长白猪,带有各种各样的科研性质。

完成科学研究项目。

接下来,陆家庄将独立饲养长白猪。

以村集体的名义,向省农科院购买优良的种猪。

而当这些进口猪长大,怎么将它们销售出去,结果无非两个。

第一,上面统一收购。

第二,陆家庄联系有关部门,主动推销进口白猪。

如果进口白猪的销售价还不如本土黑猪,等于白干一场。

对长白猪进行深加工,制作成风味食品,倒是有趣的想法。

“如果你到商业部门工作,我想假以时日,一定能够在经济战线做出卓越的贡献。”

周泰岳虽然不是商人,可毕竟在国外留学多年。

从陆远的各种想法和建议中,周泰岳感觉某些内容与他当年在国外听过的产业链颇有相似之处。

将饲养,加工,销售结合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