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最合适的项目中间人

有一说一。

陆远的商业王国并没有一次性筷子的一席之地。

不过一理通百里明。

许多生意都是相通的。

后世夏国的外卖生意为什么如火如荼,还不是因为快节奏的生活和工作。

每天九九六,哪有时间做饭。

加上夏国的许多发展痕迹,都能看到小鬼子曾经的影子。

陆远笃定这个时期的一次性筷子生意,绝对是有赚无赔。

抛开陆远对小鬼子的仇恨,但从经济角度看待问题。

这个时期的小鬼子商人,绝对有资格在全球范围内横着走。

就连他们的丑国爸爸。

都要被小鬼子的经济体给挤破产了。

大肆去丑国跑马圈地,看到啥买啥。

小鬼子的财富,俨然成了他们在全球畅通无阻的通行证。

一番话说完,李文斌彻底听傻了。

一次性筷子对小鬼子这么重要吗?

“你是咋知道的?”

过了半晌,李文斌磕磕巴巴地询问陆远,何以确定小鬼子会大量购买这种用完就扔的筷子呢?

“卷价格。”

陆远再次叹了口气,说道:“主任,资本家具有逐利性,有百分百的利润,他们就敢冒着掉脑袋的风险去干,如果我们的一次性筷子足够便宜,价格远远低于他们的本土筷子,鬼子会不买吗?”

只有如何解释自己对一次性筷子的了解,陆远随便编了个理由。

从他认识的两个丑国人口中听到的。

李文斌恍然大悟。

但凡是干部,几乎都读过资本论,对于资本家的脾气秉性不可谓不了解。

简单来说。

就是杀头的生意有人干,赔本的买卖没人做。

虽然不明白,陆远口中的这个卷是什么意思。

不过从意思上不难听出,就是和小鬼子比价格。

只要你的价格足够便宜。

就不怕小鬼子不买。

李文斌想了想,接着问道:“可是这种东西我们没有见识过,生产制作方面的问题,你又打算怎么解决呢?”

“偷师。”

陆远的办法张口就来。

不但李文斌不清楚怎么生产一次性筷子,陆远同样是吃过猪肉,没见过猪跑。

发动大量贫下中农手工制作,确实也只是个办法。

问题是这玩意的消耗量太大了。

就算是搓冒烟,也难以满足几十上百万双的出口需求。

因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