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援朝大计与铁路之策

总参谋长陈武站起身来,双手背在身后,神色认真地说:“罗帅,组建新的兵种,可不是一件小事。人员从哪里选拔?训练如何开展?装备又怎么解决?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仔细斟酌。选拔人员时,要考虑他们的身体素质、工程技能和战斗素养。训练内容要涵盖铁路建设、战斗技能和应急处理等方面。装备方面,不仅要有建设铁路的工具,还要有自卫的武器。”

“人员可以从生产建设兵团中选拔那些年轻力壮、有一定工程基础的士兵。他们本身具备吃苦耐劳的精神和一定的劳动技能,稍加培训就能快速上手。训练方面,我们可以先从理论知识入手,编写专门的教材,让他们了解铁路建设的基本原理和流程,再进行实地操作训练。我们可以邀请国内顶尖的工匠和学者,为他们授课,传授经验。装备问题,就需要依靠共和国科学院的力量了。科学院的专家们可以研发新型的铁路建设工具和装备,提高工作效率和安全性。”我有条不紊地回答道。

这时,有人发问:“铁路和火车都是新事物,我们没有任何经验,该如何建造?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工程失败。况且如今国内外都没有铁路相关的专家,我们连借鉴学习的机会都没有,如同在黑暗中摸索,不知前方路该如何走。”

我神色凝重,却又充满决心地回应:“这确实是个前所未有的挑战,但也正是我们创造历史的机遇。虽然没有现成的专家指导,但我们共和国科学院的人才,各个都是行业翘楚。他们在各自的领域深耕细作,有着深厚的知识储备和创新能力。我们要相信,依靠他们的智慧和钻研精神,一定能从无到有,攻克技术难题。我们可以组织科学院的专家们进行头脑风暴,鼓励他们大胆创新,勇于尝试。同时,我们也可以在国内广泛征集意见和建议,说不定民间就有奇人异士能提供宝贵的思路。”

众人听后,纷纷交头接耳,小声讨论起来。片刻后,逐渐安静下来,纷纷表示赞同。接下来,确定铁道部门负责人至关重要。我思索片刻,本想指定孙阳负责此事,然而孙阳却上前一步,脸上带着自豪又期待的神情。

“罗帅,我虽在工部任职多年,参与过不少工程,但此次铁路建设意义重大,任务艰巨。我向您引荐我的徒弟罗胜利,他自幼便对各类工程技术展现出极高的天赋,跟随我这些年,不仅参与了多项大型工程的建设,还在实践中摸索出了许多创新的方法。在工程技术和人员管理方面,他有着独特的见解和出色的能力,而且他性格坚韧,勇于挑战困难,我坚信他能胜任这一重任。他曾经在一项水利工程中,面对复杂的地质条件和技术难题,带领团队日夜钻研,最终成功解决了问题,确保了工程的顺利进行。”孙阳恳切地说道。

我饶有兴趣地打量着站在孙阳身后的罗胜利,只见他身姿挺拔,眼神透着自信与坚定。

罗胜利上前一步,恭敬地行礼后说道:“罗帅,我深知铁路建设对国家和此次援朝行动的重要性。若能得到您的信任,我定当全力以赴,不负所托。我愿意将自己所学全部奉献出来,为国家和人民打造一条坚固的钢铁运输线。即便没有前人经验,我也会带领团队闯出一条路来。我已经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迎接各种挑战。”

看着他坚定的模样,我心中暗自点头,决定给他这个机会。“罗胜利,我任命你为铁道建设司司长,负责筹建铁道兵部队的领导班子,并赶赴东北进行组建工作。东北靠近朝鲜,资源丰富,便于开展前期筹备工作。你要尽快行动起来,遇到问题及时向我汇报。在组建过程中,要注重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打造一支高素质的铁道兵队伍。”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罗胜利眼中闪过一丝激动,挺直腰杆,大声说道:“请罗帅放心,我一定竭尽全力,带领团队完成任务!哪怕遇到再多的困难,我也绝不退缩。我会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严格按照计划推进,确保每一个环节都不出差错。”

安排好铁道兵相关事宜后,我带着诸多问题和诉求,再次来到南京的共和国科学院,寻求院长周逸尘和副院长李琳的帮助。在科学院的会客厅里,我详细地向他们讲述了建造铁路的想法以及其中的关键作用。

周逸尘院长和李琳副院长听得极为专注,时而微微点头,时而眉头紧锁。待我讲完,他们眼中满是震惊与认同。

周逸尘感慨道:“罗帅,这想法简直太妙了!铁路、火车对于国家经济发展、南北人员交流,还有战争时期的物资运输,重要性不言而喻,确实是经济的命脉啊!虽说如今没有相关专家,但我们科学院的团队有信心从零开始,探索出一条成功之路。我们科学院汇聚了众多顶尖人才,他们在数学、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卓越的成就,一定能攻克技术难题。”

李琳也兴奋地说:“这其中的技术难题虽多,但也激发了我们的斗志。比如钢轨的制造工艺,我们可以从现有的金属冶炼技术出发,不断尝试新的配方和工艺,保证其硬度和韧性。我们可以在实验室里进行多次试验,调整铁矿石的配比、冶炼的温度和时间,寻找最佳的方案。蒸汽机车的设计涉及多个领域知识,我们就组织各领域的精英共同研讨,从基础原理开始推导,逐步优化设计,提高热效率,降低能耗。我们可以邀请机械专家、热力学专家、材料专家等共同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